打开APP

PLoS ONE:调控生物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组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疾病,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特点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一组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以情感低落或高涨(可伴或不伴焦虑),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全球总人口的1%至3%受到此种疾病的困扰。

2012-11-18

MSB:研究发现植物生物基因

近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可引发植物夜间休眠并控制开花。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TOC1的蛋白质能阻止基因夜间活动,这种蛋白质先前被认定关联帮助植物苏醒。他们利用电脑模型,模拟水芹的12个基因如何共同设定植物的内部时钟。 安德鲁·米勒教授3月11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这是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 植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生理节律,可帮助它们随着日夜变化和季节更替作出微小调整。

2012-03-14

俄开发出1分诊断早期癌症技术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热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激光纳米技术诊断早期癌症的新方法

2014-02-24

鸿英等研究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分析方法获进展

近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的新型质谱分析方法学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钟鸿英教授为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2011-09-15

J.Neurogenet:王竞、饶等研发新型神经示踪技术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型神经示踪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追踪了一种关键的钙离子应答转录因子,这一研究模式将可以用于识别特异神经群体中的活性神经元。相关成果公布在《神经遗传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genetics)上。

2012-11-18

Neuron:加发现生物功能紊乱内部机制

乘坐跨时区过夜航班或是经常倒夜班,常常会让人彻夜难眠。据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报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该现象与蛋白合成这一基本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因跨时区旅行和倒夜班造成的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 地球自转产生白天和黑夜,给众生赋予了昼夜节律。在哺乳动物大脑中,“生物钟”驱动着睡眠、清醒、摄食及新陈代谢的生活节奏以及许多其他必要过程。

2013-08-28

南山:MRSA诊治面临三大挑战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乙肝、艾滋病感染已成为世界三大最难根治的感染性疾病。11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倡导下,中国首个MRSA学苑在广州成立,钟南山在成立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MRSA感染的诊治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亟待整合多学科力量提高MRSA感染的研究、诊治水平。

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