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利用M3mP6多肽高负荷纳米颗粒有望治疗心脏病

2020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药,可以防止血凝块(blood clot),同时不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出血是目前所有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见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gh-

2020-07-23

纳米催化医学研究取得进展

“纳米催化医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团队提出的学术思想,旨在通过响应肿瘤部位的特异内场微环境或外源性激光、超声作用场,利用无毒/低毒纳米材料所引发的瘤内原位催化反应,高效实现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细胞死亡。该催化肿瘤治疗方法不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具有高效、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近日,该团队在纳米催化医学的肿瘤治疗领域取得进

2020-07-07

智能纳米管阻止癌细胞产生化疗耐药性!

2020年6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化疗药物是许多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础。然而,目前的化疗仍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的严重副作用和癌细胞的耐药。因此,构建一种理想的化疗策略来逆转耐药性是必要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智能纳米系统,该系统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图片来源:SIAT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

2020-06-21

Adv Materials:纳米颗粒能够治疗致命辐射

尽管放射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没有材料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射线的伤害。

2020-07-08

经典霍奇淋巴瘤(cHL)新药!默沙东Keytruda获美国FDA优先审查,疗效击败Adcetris(安适利)!

Adcetris是复发/难治性cHL标准护理药物,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

2020-07-10

基于酶单分子纳米胶囊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组研究员卢宪波、陈吉平团队研发的基于酶单分子纳米胶囊(SMENs)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取得新进展,酶传感器的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酸碱耐受性、存储稳定性等核心性能实现质的提高,率先将SMENs技术应用于分析和生物传感领域。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廉价、便携、微型化等优势,在医疗诊断、食品、环境等领域

2020-07-08

|斯瑞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五大精彩主旨演讲内容预告

在今年年初,全球顶级医疗健康投融资盛会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JPM)上,金斯瑞作为细胞基因治疗行业的领军者举办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将一股独特的“中国生物医药力量”推向世界舞台,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中,关于“细胞与基因治疗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和商业化的探索之路”成为热点话题之一。(请在图片中嵌入会议官网链接,点击图片即可转跳到会议官网htt

2020-07-10

纳米海绵“吸走”新冠病毒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张良方教授团队联合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Anthony Griffiths教授团队,在纳米领域的顶尖期刊Nano Letters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该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纳米海绵,已在细胞实验中证实可以“吸走”新冠病毒,让它们的感染能力下降90%!后续的动物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张良方教授是纳

2020-06-27

斯瑞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议程公开丨文末领福利

在今年年初,全球顶级医疗健康投融资盛会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JPM)上,金斯瑞作为细胞基因治疗行业的领军者举办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将一股独特的“中国生物医药力量”推向世界舞台,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中,关于“细胞与基因治疗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和商业化的探索之路”成为热点话题之一。(请在图片中嵌入会议官网链接,点击图片即可转跳到会议官网htt

2020-06-29

独脚内酯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干旱、低磷、低氮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对农作物改良增产具有重要价值。但该激素也会刺激寄生杂草种子萌发,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因此,对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团队在《自然》上发表题为Tra

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