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已批准的生物材料和巧妙的设计思想,创建新的疫苗递送系统,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并拓展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合作,利用自愈合大孔微球共装载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体,制备出新型白血病精准治疗性疫苗,在多种白血病动物模型上均显着抑制病情进展,为白血病的精准免疫治疗带来新思

2020-10-16

Cell Rep:葡菌毒素促进组织再生

四分之一的人皮肤和上呼吸道粘膜上有数百万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无害细菌会变成病原体,从而导致皮肤发炎和肺部感染,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败血症。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Oliva Werz教授说:“尤其是当细菌繁殖太快时,例如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被感染或受伤削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2020-10-14

经典霍奇淋巴瘤(cHL)新药!默沙东Keytruda获美国FDA批准,疗效击败Adcetris(安适利)!

Adcetris是复发/难治性cHL标准护理药物,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

2020-10-16

基于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化学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然而,肿瘤细胞在其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性限制该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依靠pH和氧化还原策略触发药物释放的常规方式,无法通过外部刺激控制其释放过程,使得该类技术的发展面临挑战。近年来,利用磁控方法克服肿瘤耐药性,实现安全、可控、有效地治疗癌症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方法可自由控制纳米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药物

2020-10-11

研究发现细菌胞内生物矿化可形成磁性纳米化石

 1963年,意大利学者Bellini首次在淡水中发现磁敏感细菌,并发表研究成果,但未引起关注。1975年,一位美国微生物学博士在研究海底污泥中螺旋菌时,意外发现这一类能够沿外加磁场游泳,在细胞内合成链状排列的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晶体颗粒的微生物,将其命名为趋磁细菌,引发科学家关注,拉开趋磁细菌研究序幕。1986年,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在海洋沉积物

2020-10-11

拜耳PI3K抑制剂Aliqopa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惰性非霍奇淋巴瘤(iNHL)3期临床成功!

与安慰剂+利妥昔单抗相比,Aliqopa+利妥昔单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

2020-10-14

纳米药物在胰腺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纳米药物与安全性研究组副研究员李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孟幻合作在胰腺癌治疗的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se of ratiometrically designed nanocarrier targeting CDK4/6 and autophagy pathways for effec

2020-10-01

埃尔默推出用于新冠病毒高通量检测的模块化、可扩展explorer™自动化工作站

助力实验室迅速提升病毒检测能力,更快生成结果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导企业珀金埃尔默,近期推出了explorer?全自动化整合工作站系列,可用于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这一模块化、可扩展升级的全自动化工作站每天可处理高达10,000人份的样品,从而快速提升实验室的新冠病毒检测能力。目前,全球许多实验室面临着无法及时交付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的困境

2020-10-10

基于DNA纳米机器的肿瘤疫苗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在DNA纳米机器用于精准化智能化肿瘤疫苗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nanodevice-based 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能够调控自身的免疫系统,有效清除恶性肿瘤细胞。多

2020-09-18

生物谷专访|珀埃尔默.刘疆:后疫情时代下生物药领域的开拓与布局

生物谷专访|珀金埃尔默.刘疆:后疫情时代下生物药领域的开拓与布局|编者按|近年来,生物治疗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更多疾病有了被攻克的可能。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生物药的发展进程。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市场对生物药研发上市的进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序地开展研发,加速市场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下生物医药领域面临的一项主要挑战。日前,在ING 20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