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够时间≠良好睡眠,「睡眠规律」才延寿关键!研究发现:睡眠变异性、睡眠不规则性越大、补觉和社交时差越多,生物衰老越明显
睡眠规律才是保持年轻的要义,睡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提供着宝贵的休憩,大家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不然,睡眠不规律的伤害,可能是补觉都补不回来的哦!
Nature多组学研究:运动从基因表达到蛋白质功能重塑我们的身体
这项研究涵盖了19种组织、25种分子平台和4个训练时间点的9,466项检测,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共享和组织特异性分子改变,并在多个组织中发现了性别差异。
近10万人研究:每天站立时间不宜>2小时,每增加30分钟,直立性循环疾病风险增加11%
站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无关,但与较高的直立性循环系统疾病风险有关,每天久坐时间超过10小时与较高的直立性循环系统疾病和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均相关,总体静止时间与心血管疾病的有害关联主要是由久坐引起的。
研究证实:当温度<25°C,低温感知神经会抑制与昼夜节律相关的DN1a神经元,导致睡眠时间增加
无论是栖息在实验室中的小小果蝇,还是忙碌于日常生活的你我,都在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回应着自然界的呼唤,那就是对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和适应——你体内的神经元在试图告诉你:“外面太冷了,再多睡一会儿吧!”
我国学者营养学顶刊:低炎症饮食可降低慢病共存风险,减缓慢病积累,延长慢性无病生存时间
本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长期随访,探讨饮食炎症潜力与共病轨迹的关联,结果显示,低炎症饮食不仅有助于降低个体患多病共存的风险,还能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进程。
迄今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研究发现,双乳切除不能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基于研究结果,Steven Narod和他的同事认为,临床医生应该告知患单侧乳腺癌的女性,双侧乳房切除虽然可大幅降低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但不会影响长期死亡率。
中山大学最新研究:笑声运动可以促进面部肌肉放松,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干眼症等眼部疲劳不适
研究结果显示:笑声锻炼在缓解干眼症状方面的疗效与0.1%透明质酸钠人工泪液相当,并且在改善泪膜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佳。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中枢生物钟的系统水平时间编码机制
程和平团队引进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神经集群的信号解码,定量刻画了神经元数量与时间解码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SCN基于神经元集体决策机制的时间计算能力及机制。
谁说碎片化运动不管用!柳叶刀子刊万人数据显示:每次见缝插针运动5-10分钟,死亡风险下降52%
我们无需拘泥于传统的长时间、连续运动模式,只需在日常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插入这些“碎片运动”,如赶公交时疾步快走、回家时主动爬楼梯、与孩子嬉戏等,也能轻松收获显著的健康效益!
免疫疗法也有黄金时间窗!Cell:揭示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对于肿瘤生长的重要性
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免疫疗法的成效至关重要,错误的施治时刻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微乎其微,而在免疫系统高峰期进行治疗,则能显著削减小鼠体内肿瘤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