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咸潮入侵影响细菌驱动氮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在咸潮入侵影响细菌驱动的氮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Saltwater intrusion affecting NO2?accumulation in demersal fishery species by bacterially mediated N-cycling”已在《》发

2022-03-25

AJP:胆管中细菌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肝脏疾病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存在于一系列疾病中的粘膜相关T细胞(MAIT细胞)或许在PSC的病理生理学中扮演着潜在的重要角色,这或许对于开发新型疗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2-03-21

Neurobiol Dis:揭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基因表达改变分子机制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来自近800名已故个体的大脑样本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了确定患病的个体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基因表达与未诊断为痴呆症的个体(对照个体)的大脑中细胞中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这些样本来自西奈山医学院等三家机构。

2022-03-28

Nature:揭示细菌蛋白MutS2感知和拯救卡在mRNA上核糖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一种名为MutS2的细菌蛋白能感知并拯救mRNA上停滞不前的核糖体。mRNA链上的下一个核糖体与停滞不前的核糖体相撞的事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2-03-21

CIRC-ZEB1通过吸附miR-199a-3p促进PIK3CA表达并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尽管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步,肝癌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肝癌的转移性和复发率以及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仍然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更准确的诊断指标,能够及早发现肝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2-03-22

Cell子刊:复旦团队发现,细菌是“最凶乳腺癌”治疗新希望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而在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死亡68万例。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据WHO预测,2020年中国新增乳腺癌病例高达41万。乳腺癌大多预后良好,但是大约15%的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

2022-03-12

Nature:揭示一些肠道细菌产生colibactin分子激活潜伏噬菌体

一些肠道细菌有一种诡异的超能力:它们可以使潜伏在其他细菌中的休眠病毒(即噬菌体)复活。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Emily Balskus及其团队发现这种病毒复活引起全面的感染,破坏这些携带病毒的细菌细胞。他们发现一种名为colibactin的隐性分子可以将这些杀手病毒从沉睡中唤醒。

2022-03-07

:富硫细菌环肽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硫原子的引入是自然界赋予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核糖体肽来源的富硫细菌环肽的生物合成研究。课题组先后解析了硫链丝菌素侧环中的喹纳酸、诺丝七肽侧环中的甲基吲哚酸、硫霉素结构中的唑杂环和Sch40832核心环中二氢咪唑并哌啶等非天然氨基酸结构单元形成的酶学过程。维里硫酰

2022-03-15

Toxicol Sci:空气污染或会通过影响胎盘中基因表达对女性妊娠产生不利影响

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空气污染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效应。他们分析了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超细颗粒物(UFPs,ultrafine particles)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以及这种暴露如何影响胎盘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2022-03-14

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基于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实现异源蛋白高水平表达

近日,生物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成功构建人工智能预测模型MPEPE,基于深度学习和分子进化的策略模拟分析异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提高了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该研究促进了对基因序列与蛋白可溶性表达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为酶蛋白的理性分子设计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与结构生物技术期刊(Computationa

202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