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Circ3823参与大肠癌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环状RNA(CircRNAs)已成为肿瘤进展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其调节作用、临床意义和潜在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该研究结果提示,Circ3823可能通过Circ3823/miR-30c-5p/Tcf7轴促进大肠癌的生长、转移
Theranostics:转化生长因子-β外泌体在体内外促进缺血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梅奥诊所再生医学中心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GF-β loaded exosome enhances ischemic wound healing in vitro and in vivo"的文章。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室温稳定、冻干的外泌体产品能够提供生物活性转化生长因子beta来驱动再生
Nature子刊:转化生长因子-β和NUR77在结肠肿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2021年5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厦门大学研究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erplay betwee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and Nur77 in dual regulations of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 for co
Theranostics :Snail1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调控乳腺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和分化
Snail1是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活化所必需的转录因子。除此之外,肿瘤内皮细胞也表达Snail1。在这里,作者已经揭开了Snail1在肿瘤发生背景下在该组织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作者产生了内皮特异性的、可诱导的Snail1缺失的转基因小鼠。将该小鼠系与发生乳腺肿瘤的MMTV-PyMT小鼠杂交,研究Snail1缺失内皮的后果。作
Trends Pharmacol Sci: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中的重大作用
2021年5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布拉德福德大学研究者在TrendsPharmac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the TGF-β signaling pathway for resolu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的综述文章。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解决肺动脉高压。转化
研究揭示生长素响应因子ARF4调控草莓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属于蔷薇科草莓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近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速,目前,中国草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草莓开花的早晚直接影响草莓果实上市时间,较早上市的果实往往具有较高的价格。因此,开花是草莓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草莓生产的经济效益,揭示草莓开花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另外,从育种角度讲,
Science子刊:独立于胆固醇的遗传因子SVEP1,或是人类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的源头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且逐渐年轻化,成为了威胁人类寿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已批准的治疗手段如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并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20%到30%,显着缓解这些疾病的发展,但其仍存在着较高的残留风险,急需找到更为有效的替代或补充治疗策略,遏制疾
科学家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在痒觉中的作用及机制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联合研究,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题为“FGF13 Is Required for Histamine-Induced Itch Sensation by Interaction wi
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源心血管前体细胞及其分泌因子促进缺血/再灌损伤心肌修复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杨黄恬课题组在Stem Cell Transl Med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otrophin-3 contributes to benefits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agains
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在痒觉中的作用及机制
《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FGF13 Is Required for Histamine-Induced Itch Sensation by Interaction with NaV1.7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旭研究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