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血小板可促进癌症转移
近期,新肿瘤病灶机制的研究发现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癌症扩散的新药物。相关论文于11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学者Richard O. Hynes,现任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K. Ludwig教授。其三十年来主要致力于细胞粘附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NEJM:伊屈泼帕可减少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
伊屈泼帕是一种口服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以色列Deaconess医学中心Nezam H. Afdhal博士等人的这一研究评估了伊屈泼帕治疗接受选择性侵入性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和慢性肝病患者增加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JAMA:研究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强力的抗血小板治疗
一个新的涉及近6万患者的队列研究提示,与不伴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氯吡格雷对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可能较小。 在2012年9月5日发行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该项研究是由以夏洛特.安德松博士为首的一个团队组织实施的。安德松博士来自于丹麦赫勒乌浦的根图福特(Gentofte)医院。 安德松对解释说:“氯吡格雷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绝对风险是很明确的。
Cell Research:应激引起的p38活化有利于多能干细胞(iPS)的诱导
干细胞具有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可为再生医学的替代疗法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2006年以来,日美科学家利用病毒载体转染不同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等),成功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Nature:新类型造血干细胞解决癌症病人血小板不足问题
2013年8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牛津大学科学家在小鼠中发现新型的骨髓干细胞,该干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血小板。病人在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往往会有血小板缺失现象,该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开发新的恢复病人血小板水平的治疗方法。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血小板能够聚集在出血部位,促使血液迅速凝集,防止机体大量失血。癌症治疗的一个常见副作用是造成血小板过少,导致病人流血过多。
Cancer Res:血小板促肿瘤转移不依赖于NK细胞
血小板的促转移的作用早已确认,血小板对和肿瘤转移的贡献包括屏蔽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协助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血小板P-选择素促进肿瘤细胞的出血管。 然而,血小板促转移功能的许多方面仍不清楚。
J Immunol:血小板减少后抑制肿瘤转移
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癌栓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和远端定位的关键血小板可以在以下方面利于肿瘤的血行转移:1)与肿瘤细胞形成癌栓保护层而与免疫防御系统隔离,有利于肿瘤细胞在循环运输过程的存活;2)使肿瘤细胞成功地抵御了血流的高剪切力的损伤而存活在血液中,从而保护肿瘤细胞免受机体防御机制的清除。
JB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调控KLF4表达的机制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调控KLF4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血小板分泌的蛋白质开发成打击疟疾的新武器
2012年12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是疟疾,每年至少100万死亡。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与费城儿童的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已经确定人类血液血小板中一种蛋白质,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武器对抗该疾病。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这个月的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上。
Lancet:即时检测开启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的大门
随机的概念验证性研究——RAPID-GENE试验显示,一种新的快速即时遗传学检查可能有助于在经皮冠脉介入(PCI)之后实施个体化的抗血板治疗,使我们能更好地在抗血小板治疗的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这一结果3月29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