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一种新型抗血小板因子可降低心脏血管疾病死亡率
凝血酶可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活化血小板。Vorapaxar是一种新的抗血小板因子,它可能通过拮抗PAR-1选择性地抑制凝血酶细胞活性。有学者认为,Vorapaxar可用于预防埃及粥样硬化,英国爱丁堡大学心血管研究所David A. Morrow博士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于3月24日在线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Nat Med:麻风病T细胞活化的新途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新的潜在激活T细胞的途径,T细胞是在抵抗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类白血细胞。 发表在3月25日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研究小组专门研究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如何抵抗麻风分枝杆菌(麻风病的病原体)的。树突状细胞就像军事作战中的侦探,能传输让T细胞激活的有关入侵病原体的信息,以便对病原体产生更有效的攻击。
Nature:研究发现血小板一种新型功能
2013年9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科学家Lijun Xia医学博士发现:血小板存在一种新型的功能。这一发现可能导致新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创伤和严重感染出血。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杂志上。 免疫系统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免疫监视。
JEM: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被明确
健康骨髓中包含有许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就有负责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Bcl-xL蛋白对于巨核细胞的存活非常重要,在肿瘤患者化疗化后,由于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被活化,骨髓中多种细胞种类会被杀死包括巨核细胞。因化疗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毒性缘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
Akt由磷酸化介导的活化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作用分子,在如细胞增殖、存活和代谢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功能。它的活化已知受两个关键的磷酸化点控制——一个在催化域中,另一个在一个憎水主题内。
Cancer cell:血小板可促进癌症转移
近期,新肿瘤病灶机制的研究发现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癌症扩散的新药物。相关论文于11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学者Richard O. Hynes,现任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K. Ludwig教授。其三十年来主要致力于细胞粘附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Nat Commun:血小板利用孔状结构相互沟通
2013年10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Reading大学在了解血块形成过程中获得了关键性突破,该研究由英国心脏基金会(BHF)资助,新研究结果可能会导致开发出新的药物治疗世界上最大的杀手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脏衰竭,仅在英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亡。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血管中血块阻塞所带来的。
JB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调控KLF4表达的机制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调控KLF4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JBC)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