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重大突破!复旦贾天野团队发现多种精神疾病的共有神经基础
在研究的最后,贾天野团队基于多个大规模影像队列数据和病例数据,证实青少年队列中确定的NP因子在多个发育时期都对精神症状有重要影响,包括前青春期(ABCD,9-10岁)、青少年期(IMAGEN,14岁)
《科学·进展》:STK11突变的肺癌,有救了!
本次研究的发现表明,在NSCLC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中,同时使用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和HDAC3抑制剂entinostat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进展。先前已有诸多研究表明,在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患者中,HDAC抑制
《自然·癌症》精彩综述:打靶肺癌“黄金突变”ALK,如何才能“弹无虚发”?这篇综述给出答案!
ALK阳性NSCLC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发和临床探索,对整个癌症靶向治疗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耐药这个“永恒难题”,未来或应设计出泛ALK-TKI,考虑常规联合放疗、免疫治疗乃至表观遗传药物
《自然》子刊:百岁老人寿命长,肠道病毒帮大忙!MIT/哈佛团队发现,百岁老人肠道中病毒多样性丰富,可调节肠菌代谢,或能预防感染
他们研究了百岁老人、老年人(60-100岁)、年轻人(18-60岁)和婴幼儿(1岁以内)的肠道病毒组数据,发现与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组更加多样化。而且,百岁老人的肠道病毒的生活方式似
可无视突变类型普遍起效,AMPK激动剂是否会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新希望?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名为MK-8722的新一代口服AMPK激动剂被饲喂给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的小鼠。结果表明,单剂量的给药能够在营养不良骨骼肌中引发AMPK活性,并由此刺激广泛的下游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程序
《自然·神经科学》:重大突破!科学家成功实现无创“读心术”,可根据fMRI监测的大脑活动重建连续语言序列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就研究出一种“读心”术。他们发现,
《自然·医学》:科学家首次证实,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可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且运动量越大改善越多
本次为期16周的研究首次验证了,在控制饮食诱导减肥的基础上,加上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T2D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每周6次,累计达300-330分钟的运动效果更好。
《自然·医学》:阿尔茨海默病重大进展!全球第二个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被大幅延迟的病例诞生,AD病理机制有望被刷新
《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们对世界第二例对家族性AD具有抗性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自然·癌症》:三阴性乳腺癌果真阴险!同济大学毛志勇团队发现,ER/PR/HER2三阴可促进癌细胞基因修复能力
同济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发现了TNBC细胞维持恶性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DNA修复关键酶PARP1和去泛素化酶USP15在TNBC细胞中都上调,USP15会通过去泛素化,帮助PARP1维持稳定,从而提升
新型CODEC技术在检测罕见遗传突变上或能将DNA测序的准确性提高1000倍
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CODEC的新技术,其能使得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准确性提高约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