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可通过诱导细胞焦亡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Prodrug-InducedPyroptosis BoostsCancerImmunotherapy” 的论文。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方案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检查点阻断方法已被广泛应
上海仁济医院发表膀胱癌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陈海戈教授团队在泌尿科著名期刊《美国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of Urology,IF=7.45)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尿液肿瘤DNA(utDNA)展现了与肿瘤DNA(tDNA)多维度的一致性,同时提出了基于TP53、KDM6A、FG
Nature:科学家揭示DDR1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层细胞外基质(ECM),其组成的“物理屏障”,严重降低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浸润及杀伤效果。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与乳腺癌等肿瘤进展密切相关。近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umour DDR1 promotes collagen fibre align
膀胱癌“靶向+免疫”治疗!新型ADC药物Padcev+Keytruda一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UC)完成患者入组!
Padcev是第一个获批治疗尿路上皮癌(UC)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DDR1有何不同?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放化疗、靶向治疗之后的又一把抗癌利器,但其治疗效果往往受到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TME中不仅存在多种免疫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还有一层细胞外基质(ECM)组成的“物理屏障”,严重影响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浸润,大大降低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最近,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向肿瘤外的这层物理屏障发起
PD-1依赖的CD137协同刺激的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局部肿瘤杀伤而无全身毒性
细胞表面受体CD137的表达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与其天然配体4-1BBL的结合来增强抗癌T细胞的功能。
基底细胞癌(BCC)免疫治疗!赛诺菲/再生元抗PD-1疗法Libtayo获批:首个治疗晚期BCC的免疫疗法!
Libtayo已被批准治疗3种晚期癌症:BCC、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皮肤鳞状细胞(CSCC)。
铂耐药卵巢癌双重免疫治疗!新型免疫疗法nemvaleukin(IL-2变体)+Keytruda方案进入3期临床!
nemvaleukin是一种新型工程化白细胞介素-2(IL-2)变体免疫疗法,Keytruda是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膀胱癌(NMIBC)新药!膀胱内BCG联合IL-15超级激动剂Anktiva治疗BCG无应答乳头状疾病2/3期研究成功!
Anktiva(N-803)是一种新型的IL-15超级激动剂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