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肿瘤细胞激活DNA断裂,从而在基因毒性治疗中存活下来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指出断裂的DNA链有助于肿瘤通过防止自身细胞死亡来克服治疗。

2022-05-07

利用RNA干扰降低CRISPR在肝脏中的脱靶

这项研究证实,可以通过抗CRISPR寡核苷酸和siRNA来减少LNP递送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在肝脏细胞中导致的脱靶编辑。

2022-04-16

JCI Insight: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可能有助于防止母乳喂养期间的HIV母婴传播

这些研究结果为HIV-1疫苗工作提供了新的见解---特别是潜在的疫苗至少需要激发出能够介导ADCC的抗体。

2022-04-24

Nature子刊:在临床研究中CAR-T细胞或能有效抑制胃肠道实体瘤同时还不会对健康组织产生毒性效应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针对肿瘤抗原CDH17的CAR-T细胞或能在多个临床前模型中消除GICs,同时还不会对多个小鼠器官(包括小肠和结肠)和正常组织产生毒性作用,CDH17是在NETs和GICs中所表达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同时其还会在健康组织中表达。

2022-03-31

Nature:重新设计Cas9蛋白,解决脱靶问题,让基因编辑更安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向导RNA(gRNA)将Cas9酶靶向目标DNA序列,Cas9酶切割目标DNA双链,造成DNA双链断裂,DNA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时出错,从而实现基因敲除。然而,CRISPR-Cas9存在较为严重的脱靶效应,可能会在错位的基因位点切割DNA双链,从而导致潜在风险,这也是限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临床

2022-03-05

PLOS Pathogens: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更具毒性...

众所周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它会大量攻击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使患者经过数年,甚至10年以上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AIDS)患者,最终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毒(HIV)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即HIV-1和HIV-2。前者的毒性更强,感染了全球绝大多数病例。数据显示,HIV-1影响了全球超过3800

2022-03-12

PLoS Pathog:相比于男同性恋者,异性恋者传播的HIV毒株更具毒性

不同人群中病毒毒株的变化与不同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有关。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印度科学院的Ananthu James和Narendra Dixit发现由于传播瓶颈的存在,HIV-1通过阴茎-阴道性交传播时比肛门性交更具有毒性。

2022-03-14

《自然·医学》:免疫治疗毒性大的患者,治疗前T细胞有这些特征

  近年来,免疫治疗凭借其远超传统疗法的效果,以及较少的副作用,彻底改变了癌症临床治疗的现状。但是副作用少并不代表没有,大约有10%-60%的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副作用(irAEs)。这些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许多器官组织造成破环性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死亡,然而引起irAEs的生物学驱动因素仍然不明确,并且在临床

2022-02-23

Nature系列综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慢性免疫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核心支柱,在经济发达国家,几乎一半的转移性癌症患者有资格接受ICIs治疗。截止2021年12月,有八种批准的药物用于17种不同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在多种(新)辅助治疗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ICIs也经常用于联合方案,包括涉及其他类别ICIs、化疗、细胞治疗和/或靶向治疗的方案。这样,持

2022-02-11

在荷兰发现一种新的高毒性的HIV毒株---VB变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在荷兰发现了一种新的、高毒性的称为VB变体(VB variant)的HIV毒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2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