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复旦大学袁正宏团队揭示乙肝病毒通过调节CD8+T细胞胸腺发育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肝,急性乙肝表现出自限性,可在数月内康复;而慢性乙肝患者几乎终身携带病毒,且会继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研究表明HBV急性感染成年人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活化的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的CD8+T
“双靶组合”新适应症在我国获批,「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为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肺癌少见突变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是肺癌靶向治疗领域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PNAS:揭示选择性自噬从表观遗传水平调控炎症的新机制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降解和回收利用途径,其不仅能够形成自噬小体,广泛地降解细胞内有害的蛋白聚集物、老化的细胞器和侵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货物受体介导的选择性自噬,特异性识别和降解免疫细胞的关键调控蛋白,从细胞信号通路的水平上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和I型干扰素的释放,并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应答。崔隽教授团
基石药业同类首创药物艾伏尼布片落地博鳌 为胆管癌患者带来精准治疗新选择
2月21日, 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2616.HK)宣布,同类首创药物艾伏尼布片(ivosidenib tablets, TIBSOVO®)已于近日获准在海南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定医疗机构博鳌超级医院应用于临床急需,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携带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年患者的治疗。
Nature:研究揭示拟南芥的突变偏向反映出自然选择
自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进化论一直认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DNA突变并不是随机的,揭示了一种非随机模式。该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上,题为:Mutation bias reflects natural selec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研究人员对数百种拟南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揭示细菌效应蛋白拮抗宿主抗细菌自噬的分子机理和细胞选择性自噬的通用机制
真核细胞的经典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陷时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也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并抵御入侵的病原细菌,这一过程也被叫作抗细菌自噬或者异源自噬(Xenophagy)。2019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邵峰团队首次揭示了异源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细菌所在内吞泡上的V-ATPase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
诺华依维莫司获批新增乳腺癌适应症,为我国患者带来“内分泌+”新选择
mTOR抑制剂应用于癌症治疗已经多年。在乳腺癌领域,依维莫司与依西美坦联合应用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得到NCCN等国际指南的推荐,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CBCS)2021版中,依维莫司作为常用内分泌治疗相关方案得到推荐。
Science:通过数学建模揭示细胞如何选择自身命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根据类似的原则设计出一种称为MultiFate的最小回路架构,在这种架构中,一组转录因子竞争性地形成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只有同源二聚体才能激活它们自身基因的表达。
选择性血清素反向激动剂Nuplazid在美国重新申请新适应症!
Nuplazid已被批准治疗与帕金森病精神病相关的幻觉和妄想,其独特药理学开创了一种新的药物类别:选择性5羟色胺反向激动剂(S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