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分离出能影响2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关键保护性蛋白

2019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蛋白家族或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机体血糖水平较低直接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IL-36细胞因子水平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患者往往较低,这就表明,这些蛋白质(IL-36)或能更好地控制患者机体的血糖水平和疾病

2019-10-18

Cell:首次发现针对IIICRISPR-Cas系统的蛋白抑制剂

2019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说CRISPR复合物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它们是新一波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前沿。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ISPR/Cas系统中,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2019-10-07

除了抹脸让女性年轻漂亮,胶原蛋白还可以修复杜兰特撕裂的跟腱!

2019年9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肌腱损伤可以在瞬间发生。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和剧烈的疼痛,即使是最普通的运动员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被永久地改变。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生物工程学教授Jeff Ruberti就亲身体验了这一不幸的教训:在2017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在踢临时足球时,为了改变方向,他的脚被踩了一下,跟腱立刻断裂。Ruberti回忆道:"你暂时

2019-09-09

Science子刊:增加胶原蛋白亲和力可改善癌症免疫疗法

2019年9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癌症免疫疗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对抗肿瘤的能力。然而,全身性的免疫系统激活方法不是没有风险的,免疫疗法通常伴随着严重不良事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鉴于肿瘤血管系统的渗漏

2019-09-01

华东师大科学家发现通用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义云团队研发设计了一种富含苯硼酸的阳离子高分子,在不需要修饰的条件下,对多种蛋白质实现了高效、普适的蛋白质胞内递送,并能维持这些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8922))。蛋白类药物在生物医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前十的药物中,七种为蛋白质药物。开发高效、安全的蛋

2019-07-06

Nature:蛋白MHC-II介导蝙蝠甲流感病毒跨物种感染

2019年3月7日讯/生物谷BIOON/---禽源人畜共患病甲型流感病毒(HAV)可在个体中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全球大流行病,因而对人类构成威胁。水禽和滨鸟被认为是所有HAV的储存库,但是近期在蝙蝠中鉴定新的HAV面临挑战。主要的蝙蝠HAV包膜糖蛋白---血凝素---与常规的血凝素存在着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同源性,但是并不结合典型的HAV受体,即唾液酸或任何其他的聚糖。蝙蝠HAV血凝素的这种功能上

2019-03-07

BCR:靶向作用胶原XIII蛋白有望成功治疗乳腺癌转移

2018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一种名为胶原XIII(collagen XIII)的蛋白质或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转移。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Kentucky乳腺癌开始于上皮细胞,即排列在机体器官和组织中的细胞,一般而言,当从细胞外基质

2018-10-13

研究揭示了这种有毒蛋白质导致2糖尿病

全球有近5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尽管这种疾病的影响很大,但其确切原因仍然不明朗。当前的科学思想指向两个关键过程:胰岛素抵抗,其中细胞开发调节胰岛素信号的方式,以及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特定细胞β细胞的分解。然而,这些活动的分子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现在,怀特黑德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推出新的理论,即异常蛋白质沉积(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出现的沉积)在β细胞内和周围积聚并破坏其正常功

2018-03-11

科学家揭示诱发2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毒性蛋白质在作怪!

2018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全球几乎有5亿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然而尽管这种疾病的影响很大,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当前科学界认为有两个关键的致病过程,即胰岛素耐受性和β细胞的破坏,前者是细胞产生了多种方法来关闭胰岛素信号,而后者则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破坏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上述两种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Can Kayatekin/Whi

2018-03-11

pH响应可设计蛋白质基三维微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微纳尺度的可控刺激响应生物基材料微结构对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具有精确定义的几何形貌和可重复性好的智能响应型微尺度结构与器件一直是研究热点。双光子聚合微纳加工作为一门新兴的微纳加工技术,为高精细三维微尺度结构的制备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可保证微尺度结构的几何形貌和制备可重复性。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有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项目研究员郑美玲,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邢金峰合作

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