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科学家发现通用型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义云团队研发设计了一种富含苯硼酸的阳离子高分子,在不需要修饰的条件下,对多种蛋白质实现了高效、普适的蛋白质胞内递送,并能维持这些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8922))。蛋白类药物在生物医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前十的药物中,七种为蛋白质药物。开发高效、安全的蛋
Nature:蛋白MHC-II介导蝙蝠甲型流感病毒跨物种感染
2019年3月7日讯/生物谷BIOON/---禽源人畜共患病甲型流感病毒(HAV)可在个体中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全球大流行病,因而对人类构成威胁。水禽和滨鸟被认为是所有HAV的储存库,但是近期在蝙蝠中鉴定新的HAV面临挑战。主要的蝙蝠HAV包膜糖蛋白---血凝素---与常规的血凝素存在着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同源性,但是并不结合典型的HAV受体,即唾液酸或任何其他的聚糖。蝙蝠HAV血凝素的这种功能上
BCR:靶向作用胶原XIII蛋白有望成功治疗乳腺癌转移
2018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一种名为胶原XIII(collagen XIII)的蛋白质或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转移。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Kentucky乳腺癌开始于上皮细胞,即排列在机体器官和组织中的细胞,一般而言,当从细胞外基质
研究揭示了这种有毒蛋白质导致2型糖尿病
全球有近5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尽管这种疾病的影响很大,但其确切原因仍然不明朗。当前的科学思想指向两个关键过程:胰岛素抵抗,其中细胞开发调节胰岛素信号的方式,以及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特定细胞β细胞的分解。然而,这些活动的分子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现在,怀特黑德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推出新的理论,即异常蛋白质沉积(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出现的沉积)在β细胞内和周围积聚并破坏其正常功
科学家揭示诱发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毒性蛋白质在作怪!
2018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全球几乎有5亿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然而尽管这种疾病的影响很大,然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当前科学界认为有两个关键的致病过程,即胰岛素耐受性和β细胞的破坏,前者是细胞产生了多种方法来关闭胰岛素信号,而后者则是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破坏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上述两种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Can Kayatekin/Whi
pH响应型可设计蛋白质基三维微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微纳尺度的可控刺激响应生物基材料微结构对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具有精确定义的几何形貌和可重复性好的智能响应型微尺度结构与器件一直是研究热点。双光子聚合微纳加工作为一门新兴的微纳加工技术,为高精细三维微尺度结构的制备提供了有力工具,并可保证微尺度结构的几何形貌和制备可重复性。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有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项目研究员郑美玲,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邢金峰合作
Diabetologia: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有利于预防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2017年10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由巴塞罗那大学领导的研究证明了低密度蛋白(VLDL)能使胰岛素抵抗更糟糕。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导致2型糖尿病发展的疾病。据研究者称,这些在小鼠试验中获得的结果显示,作为在血液中包裹运输诸如甘油三酯等脂类的微粒,VLDL的增加会有利于胰岛素抵抗的产生,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这项研究发表在Diabetologia 期刊上。该研究由来自药学和食品科学
Nature:首次解析出GLP-1受体与G蛋白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图,有助开发2型糖尿病和肥胖疗法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跨膜α-螺旋结构,图片来自Valeryns/Wikipedia。2017年6月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和ConfometRx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捕获到一种关键的细胞受体在发挥作用时的冷冻电子显微图片。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ac
中国科学家解析出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全长结构,有助开发出新的2型糖尿病药物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七跨膜α-螺旋结构,图片来自Valeryns/Wikipedia。2017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2型糖尿病病例在不断增加。当人体微妙的葡萄糖调节受到破坏而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即高血糖症)时,这种复杂的疾病就会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疾病能够破坏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Beili Wu)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团
Cell:选择性化学抑制PGC-1α蛋白有望治疗2型糖尿病
一种被称作SR-18292的化合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平衡,显著地改善2型糖尿病模式动物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