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高通量单细胞泡分泌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近年来,单细胞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并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然而目前大部分单细胞分析技术依赖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仪器进行单细胞计数以及生物分子信号检测,难以广泛应用。因此,亟需简便、易于操

2021-10-19

大蒜韭菜衍生的样纳米颗粒在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核苷结合域、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关(NLR)家族、含3吡林结构域(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可导致多种复杂炎症疾病的发生,如肥胖、阿尔茨海默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针对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

2021-09-25

Cancer Letters:脂肪细胞来源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外小泡(EVS)是脂肪细胞和乳腺癌(BC)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分子。

2021-08-30

Cell Death and Disease: 细胞包裹dsDNA通过激活STING通路加重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肠道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胞外囊泡(EVS)是一种被膜包裹的充满功能分子(如核酸)的颗粒。

2021-08-31

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质测量方面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能够介导细胞间通讯,在细胞外基质中扩散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囊泡的机械性质影响其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对目标细胞的改造效果。此外,囊泡的机械性质还会影响其穿越细胞外基质的过程,这对其向远端传递生物信息十分重要。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力学性质的改变引起细胞行为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最终决定肿瘤侵袭和转移。细胞外

2021-08-11

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的临床前有效性及临床安全性

2021年8月,瞿介明教授团队首次验证经雾化吸入异体人源间充质基质细胞外囊泡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顶级权威杂志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5.841)上。

2021-08-31

牛乳细胞健康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易华西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教授团队合作,在生物医学1区杂志《Theranostics》(2020 IF: 11.556)上发表题为“Milk-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lleviate ulcerative colitis by regulating

2021-08-05

四川大学:细胞调节巨噬细胞介导的损伤和修复反应

巨噬细胞通常分为经典活化(M1)和交替活化(M2)两种,分别表现为促炎和抗炎两种表型,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平衡在调节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组织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小细胞外囊泡的释放(EVs)过程中发布的EV强调组织细胞能促进邻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极化可以反过来释放EVs和因素,可以促进细胞和组织炎症和压力伤害,反之亦然。这篇

2021-08-09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研究发现细胞中富含lncRNA编码多肽/小蛋白且有疾病特异性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碱基且不编码蛋白的RNAs转录本。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证据表明,许多lncRNAs转录本中的小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ORFs)可以编码多肽/小蛋白(smORF encoded polypeptides or microproteins),并在细胞Ca2+稳态、代谢和发育、应激信号

2021-08-19

:含MIAT的血清细胞诱导心房纤维化、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心房重构和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是一种损害心脏功能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血清来源的细胞外小泡(EVS)已被鉴定为携带潜在的诊断和治疗房颤的生物标志物或靶点。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