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JH:科学家有望利用iPS细胞技术揭示人类髓系肿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iPSC模型在解释由染色体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增强子劫持中的精确分子机制,同时还发现了用于癌症治疗的潜在治疗性候选药物分子。

2024-09-14

Nature Medicine:靶向休眠肿瘤细胞,预防乳腺癌复发

这项随机 2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细胞自噬抑制剂羟氯喹,或 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或二者联合使用,可靶向休眠的残留肿瘤细胞(RTC),从而清除播散性肿瘤细胞(DTC),预防乳腺癌复发。

2025-09-11

Cancer Cell:肿瘤内细菌,驱动癌症治疗耐药性

该研究发现,肿瘤浸润细菌具核梭杆菌破坏癌症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从而赋予了癌细胞对化疗药物 5-氟尿嘧啶(5-FU)的耐药性,突显了微生物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5-10-19

Gut: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或能有效预防克罗恩病患儿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疗法或能有效预防肛周瘘管的发生,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患者中。

2025-01-17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瘤内乳酸诱导的乳酸化,通过调节同源重组修复,促进肿瘤对蒽环类药物的耐药;而伊立替康竟然可以通过阻断关键蛋白的乳酸化,抑制癌细胞的同源重组修复,恢复肿瘤对蒽环类药物的敏感性。

2025-07-12

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会发生脂肪肝!

这项研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基层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群体里,MASLD 的患病率高达 59%,肥胖是重要危险因素,且 MASLD 与身体多种代谢异常、心脏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2025-06-24

新型3D打印“人工肿瘤”!ACS Nano:开发出模拟人体组织的三维打印肿瘤模型,助推外科成像研究

Srivastava团队的模型为NIR-I/II纳米探针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更接近真实手术场景的平台。通过模拟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这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纳米探针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

2025-07-01

东南大学/华大合作发表最新Cell论文:实现器官发生早期完整胚胎的数字重建

这些研究结果共同构建了一个单细胞分辨率的全面时空胚胎图谱,并辅以一个基于网络的探索工具,便于在胚胎的原生环境中导航空间基因表达和信号网络,为深入研究胚胎发育和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2025-06-20

JCI Insight:全外显子组测序揭秘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隐形推手”

本文研究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首次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了大量克隆细胞群的存在,这些克隆细胞群或会通过不对称细胞增殖在斑块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6-20

EMBO J:能塑造肠道菌群的遗传肽类或能帮助预防肥胖和糖尿病发生

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揭示了宿主基因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直接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影响宿主的代谢健康。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