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产CAR细胞疗法,又双叒叕登上顶刊 Cell:BCMA-CAR-T治疗进行性多发性硬化

CAR-T 细胞经过工程改造,能够靶向 B 细胞亚群上的特定抗原,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展现出有潜力的治疗效果。

2025-10-17

放射科与分研院联合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子刊,为动脉粥样硬化诊疗开辟新路径

此次研究的突破,源于两个科室对“学科交叉价值”的深度共识与精准协作,共同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干预”这一临床痛点,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技术专长,形成 “基础研究 + 影像转化” 的黄金搭档。

2025-10-23

MedComm:颈动脉斑块小囊泡携特定微RNA揭示动脉硬化风险,助力精准判断斑块稳定性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可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并与斑块易损性相关,其携带的特定微RNA可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且 miR-497-5p 是关键介导因子。

2025-07-25

Nature: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咪唑丙酸有望作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驱动因素与潜在治疗靶点

本文研究揭示了咪唑丙酸作为一种新的动脉粥样硬化驱动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这一发现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开发针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新型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2025-07-19

Cell子刊: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多发性硬化症疾病进展相关

该研究利用一个独特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队列,确定了影响多发性硬化症进展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物通路。

2025-04-09

Cell: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于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CAR-NK细胞疗法,有望治疗系统性硬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的现成细胞疗法:QN-139b。

2025-07-16

Phytomedicine:六味地黄丸协同动物双歧杆菌改善围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新机制

本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依赖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轴改善围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且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联用效果更优,首次明确其该作用机制及“中药+益生菌”协同策略的价值。

2025-10-15

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VCI的新机制。

2025-05-13

科学家发现,肠菌代谢物咪唑丙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驱动因素和治疗靶点

近日,一篇发表在顶刊《自然》的论文找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生物标志物,正是由肠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名为咪唑丙酸(ImP)。

2025-07-19

PNAS:新研究表明EBV感染也会增加多发性硬化症风险

这项新的研究证实,针对EBV蛋白EBNA1的抗体可能会无意中与大脑中一种名为GlialCAM的类似蛋白发生反应,这可能有助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产生。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