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构建出包含人类胚胎外组织的外类原肠胚

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胚胎从空心球体重组装为多层结构的过程,被认为是人类发育的“黑匣子”。这是因为出于生物伦理的考虑,人类胚胎的培养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4天,而

2023-07-26

祝贺:柴继杰/俭民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励他们在植物免疫领域的原创性发现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

2023-08-16

Gut:科学家有望揭示诱发人类克罗恩病的病因

来自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会增加个体患肛周克罗恩病风险的遗传突变。这种遗传突变所产生的DNA变化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丧失,这反过来就会改变机体识别和应对细菌的方式

2023-05-05

Science子刊:高强/孙怡迪/虎团队使用患者来源类器官揭示肝癌药物蛋白基因组学特征

此外,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交互式门户网站(http://cancerdiversity.asia/LICOB/)以实现类器官数据的分析和探索,使肝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LICOB)所产生的药物蛋白质组数据

2023-08-02

Aging Cell:旭明团队揭示长寿哺乳动物的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

2023-07-10

Nature Medicine:吴一龙/清/李扬秋团队首次报道肺癌罕见基因变异的创新性临床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该研究是首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入组、但又是非直接比较的、能够全面显示一个药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和不接受精准靶点治疗的人群有了间接的比。

2023-07-26

神经介导纳米颗粒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外周神经介导纳米颗粒从肠道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07-14

“合力致远·共赴健康”首届阿斯利康中国肿瘤盛大开幕 ——科学创新、多元合作,助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虽然药物研发不断发展,但目前癌症患者求医过程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部分患者仍难以负担治疗费用。

2023-07-17

针对NRG1融合实体瘤,HER2/3双抗一内斩获两项突破性疗法认定

7月5日, Meru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公司HER2/3双抗zenocutuzumab(Zeno)突破性治疗认定(BTD),用于治疗此前接受过全身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NRG1融合(NRG1+)

2023-07-10

德敏团队将流感病毒改造为癌症治疗疫苗

该研究还显示,替换肿瘤新抗原后,可以在结肠癌及乳腺癌肿瘤的肺转移模型上同样实现了治疗效果。转化为合成肽引导的、肿瘤特异性和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