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何川/罗成等发现抑制YTHDF2可增强放疗的抗肿瘤疗效
目前,50-60%的癌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尽管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很多患者由于耐药或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射增敏治疗策略一般集中在抑制DNA修复或增加
西南医科大学罗茂团队综述了MicroRNA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节
血管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调节血管重塑,从而改变血管的形态。血管活动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其他血管细胞之间的通讯。
可无视突变类型普遍起效,AMPK激动剂是否会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新希望?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名为MK-8722的新一代口服AMPK激动剂被饲喂给患有肌营养不良症的小鼠。结果表明,单剂量的给药能够在营养不良骨骼肌中引发AMPK活性,并由此刺激广泛的下游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程序
Cell:经改造后携带Myomaker和Myomerger的包膜病毒有望治疗杜兴氏肌肉萎缩症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分子心血管生物学部门的Doug Millay博士一直致力于揭示骨骼肌发育的最基本机制。他在研究两种名为Myomaker和Myomerger的“促融剂(fusogen)&
Gut:科学家有望揭示诱发人类肛周克罗恩病的病因
来自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会增加个体患肛周克罗恩病风险的遗传突变。这种遗传突变所产生的DNA变化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丧失,这反过来就会改变机体识别和应对细菌的方式
PNAS: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或许是机体抵御沙门氏菌感染免疫力的关键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了机体记忆T细胞被招募到肝脏中的分子机制,记忆T细胞对于诱导机体产生强大免疫反应的疫苗非常重要。
Nature:新研究从结构上揭示为何志贺氏菌可以感染人类而不能感染小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志贺氏菌(shigella)为何可以感染人类,但不能感染小鼠。他们的发现可能解释了我们免疫系统的一个关键武器的多样性。
罗氏退回RET抑制剂普拉替尼权益,已投入10亿美金
2月23日,Blueprint Medicines宣布,罗氏出于战略原因决定终止双方关于转染重排(RET)抑制剂Gavreto(普拉替尼)的合作协议。也就意味着除了大中华区外,
PNAS:李毓龙/罗敏敏团队揭示“睡眠因子”腺苷的释放及调控机制
该研究发现在海马中神经元活动诱导的胞外腺苷升高主要是由神经元释放的,并取决于ENTs,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囊泡释放机制;与经典神经递质相比,胞外腺苷积累缓慢(约40秒)并且需要L-型钙离子通道。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李毅揭示了克罗恩病中肠纤维化的潜在治疗靶点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影响整个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药物治疗无法完全阻止CD的进展。大多数CD患者在一生中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