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生物发生:肿瘤转移和治疗耐药的中心角色
核糖体是由核糖体RNA(rRNA)和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复杂集合,其功能是信使核糖核酸翻译机。这些检查点和通路的扰动可能导致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过度激活。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癌细胞含有一类特殊的核糖体(核糖体),它促进致癌基因的翻译程序,调节细胞功能,并促进新陈代谢重连。
靶向HIF-2α或是一种有前景的乳腺癌化疗耐药治疗策略
实体瘤微环境(TME)常以缺氧为特征,可促进乳腺癌细胞(BCS)向乳腺癌干细胞(BCSCs)转化。这种转化对乳腺癌具有治疗抵抗力,限制了临床治疗的益处。低氧诱导的转录因子,包括HIF-2α(也称为epas1),通过在低氧条件下激活多个转录程序,在调节肿瘤细胞干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Journal of Hepatology: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破解肝癌对PD-1抑制剂耐药之谜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3]。但是临床试验显示,PD-1抑制剂单药并没有给HCC患者带来显着的临床收益(临床试验注册号:KEYNOTE-240、CheckMate-459)。有研究表明,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肿瘤对PD-1抑制剂的耐药性[4,5]。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了解HCC
Science:科学家研发一种有望实现减少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新方法
人体在遭受细菌感染后出现感染症状,需要应用抗生素来抵抗细菌的侵袭,选择与细菌病原体相匹配的敏感抗生素尤为重要,然而即使是敏感的抗生素也可能由于多次应用后使细菌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近日,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设计出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抗生素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题为“Minimiz
Nature:科学家揭示EBV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症关联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MS患者脑脊液(CSF)中的B淋巴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并分泌寡克隆免疫球蛋白。既往研究发现EBV病毒(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与MS显着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对
多发性硬化症(MS)新药!诺华Kesimpta治疗的MS成人患者中:严重COVID-19感染风险没有升高!
数据显示,接受Kesimpta治疗的MS患者,其COVID-19结果与普通人群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