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Neuroscience:研究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子细胞机制
该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模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揭示该类疾病发病起源于视锥细胞损伤而非传统认为血管病变,并揭示了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视锥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探索该疾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Science:转移RNA或有望作为治疗人类特定类型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疗法
来自拉德堡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析了周围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发生背后的一种分子机制,这种疾病同时影响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这一科学突破或为这种不治之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多伦多大学Stéphane Angers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合成抗体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可逆转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带来了新希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病变,影响约30%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主要是Wnt通路被破坏。Wnt通路是一种阻止分子进入视网膜的生理屏障,对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和
Front Cardiovasc Med:新型人工智能工具或能通过测定机体心脏周围的脂肪水平来预测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
2021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周脂肪(PAT,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或许是机体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型的风险标志物,然而由于缺乏快速的无辐射PAT定量方法,因此目前科学家们无法开展对大样本的检查。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上题为“Auto
人工智能系统DeepDR精准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贾伟平教授课题组题为“A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Detec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Across the Disease Spectrum”(https://doi.org/10.1038/
Diabetes:科学家识别出负责2型糖尿病发生的特殊神经元细胞
2021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疾病几乎从来都不只在你的脑海里,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大脑中一类特殊的神经元或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14年,研究者Andrew Shin教授开始研究揭示人类机体如何调节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Diabetes Care:新研究发现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存在性能差异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糖尿病仍然是美国成人失明新病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眼病。但是,目前缺乏眼科保健提供者,这将不可能满足为这一人群提供必要的年度筛查的需求。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七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算法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方面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新药!新型强效AAK1抑制剂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近日,Lexicon公司宣布LX9211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获FDA快速通道资格(FTD)认定。LX9211是一种强效的口服选择性、非成瘾性小分子转接物关联激酶1 (AAK1)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在不影响阿片通路神经疼痛模型中,LX9211显示出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和疼痛减轻作用。LX921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适应症的II期概念验证性临床研究目前处于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家睿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12-羟基花生四烯酸(12-HETE)和2-哌啶酮(2-piperidone)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尤其适合早期筛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造成社会、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