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最新Cell论文:李龙/宋晨/高宁团队揭示膜蛋白进入脂膜折叠的分子过程
该研究捕获了膜蛋白转位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状态,揭示 Sec 转位复合物在膜蛋白转运过程中不仅提供蛋白质穿膜的通道,更扮演“分子伴侣”的重要角色。
2025-02-23
Cell Research:朱永群/周艳联合揭示病原菌鞭毛马达旋转方向转换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工作反驳了以往所有的关于鞭毛马达方向转换是因为C ring的结构外延这一假说,纠正了之前所有关于C ring的组装和结构的错误理解,改变了之前认为定子是完全固定在细菌内膜上的概念。
2024-09-04
研究人员绘制脊髓损伤的分子时空图谱并发现新治疗靶点
该工作不仅为理解受损脊髓的时空重组提供了丰富的分子信息和有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而且鉴定出具有SCI治疗潜力的新靶点IGFBP2蛋白,为未来推进相关转化研究和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奠定了基础。
2024-08-13
Science子刊:一种称为SR-18292 的小分子有望治疗镰状细胞病
研究表明,将一种小分子与羟基脲结合使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提高胎儿血红蛋白的生成。这可能为那些对羟基脲单独治疗效果不佳的镰状细胞病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新治疗选择。
2024-08-12
PNAS:刘聪课题组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的新观点
此项工作系统地研究了化学分子对病理蛋白聚集体不同polymorphs的结合特性,揭示了小分子在识别与结合不同polymorphs时的高度可塑性与适应性。
2024-08-29
研究人员阐明靶向离子通道蛋白TRPV1临床药物分子的结构药理学基础
SAF312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TRPV1小分子拮抗剂,目前诺华制药公司正在临床二期试验中评价该候选药物在术后眼部疼痛的治疗中的效果,且达到了临床预期,有望成为最新一代靶向TRPV1。
2024-09-08
Angiogenesis研究用可视化血管类器官模型,揪出“捣乱分子”,给新药研发“开绿灯”!
研究成功构建双报告细胞系及可视化、可量化的体外血管生成模型,验证了VEGFR抑制剂等药物效果,发现新血管生成调节剂,为体外药物筛选提供了有潜力的平台。
2025-02-24
Cell Biomaterials:北京大学林志强/张强团队全面综述脑病中的线粒体——从分子结构机制到靶向治疗
该综述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究了线粒体与脑部疾病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如何通过精准靶向线粒体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脑部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2025-02-24
BJH:科学家有望利用iPS细胞技术揭示人类髓系肿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iPSC模型在解释由染色体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增强子劫持中的精确分子机制,同时还发现了用于癌症治疗的潜在治疗性候选药物分子。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