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李亚平/尹琦团队开发化疗-肠道菌群调控一体化抗结直肠癌新策略
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了基于益生元的肠道菌群调节-化疗一体化纳米递送系统,有望为结直肠癌(CRC)治疗提供新策略。
Science子刊:高强/孙怡迪/周虎团队使用患者来源类器官揭示肝癌药物蛋白基因组学特征
此外,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交互式门户网站(http://cancerdiversity.asia/LICOB/)以实现类器官数据的分析和探索,使肝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LICOB)所产生的药物蛋白质组数据
Nature:揭示细胞分裂期间断裂的DNA片段重新组装的新机制
健康的细胞努力保持我们的DNA的完整性,但是有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会与其他染色体分离并发生断裂。随后,这些微小的DNA片段在新的细胞中以随机的顺序重新组合,有时会产生致癌的基因突变。
两篇Science论文揭示六聚体核小体激活染色质重塑酶机制
1983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六聚体核小体(hexasome)---一种帮助细胞包装DNA的独特分子结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Sebastian Eustermann博
Cell:研究人员通过创新蛋白聚类方法开发新型碱基编辑工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开创性地运用AI辅助结构预测,建立起基于三级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并扩展为全新的脱氨酶挖掘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该工作为蛋
10年8篇顶刊论文,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基于迁移体的公司获超亿元天使+轮融资
俞立教授团队在2012年(相关论文发表于2014年)全球首次发现并命名全新细胞器——迁移体(Migrasome),此后十余年时间里累积了丰富的迁移体生物学及疾病相关性研究。
JEM:结直肠癌或能拦截一类特殊的酶类基序突变从而促进癌症进展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底物中酶类识别基序的突变,其或能真实地反映酶类的功能,并有望帮助寻找开发新型癌症疗法的靶点或方向。
Nature:解决百年难题,揭开染色体失衡是如何驱动癌症的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BISCUT的计算方法,比较了来自1万多名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变化,确定了染色体非整倍性在癌症中如此普遍是由于选择,而非一个伴随事件。
研究人员建立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重要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相比于传统的2D培养的肿瘤细胞系,3D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更好地维持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征,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
Nature:揭示黏连蛋白、CTCF和DNA张力在染色体空间组装中的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我们的细胞核中,两种蛋白复合物承担着染色体空间组装的主要责任,而DNA张力在其中起着令人惊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