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Parkin将线粒体自吞与异体吞噬联系了起来
“泛素连接酶”Parkin是“泛素化”和线粒体自吞(受损线粒体的清除中所涉及的自吞类型)所必需的。这项研究显示,Parkin也在先天免疫防御中起作用,用“泛素链”来标记含结核分枝杆菌的吞噬体,并将它们作为异体吞噬(应对细胞内细菌病原体的自吞降解过程)的目标。
Nature: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决定因素
突触连接在多细胞动物神经回路中的分布规律大部分确立于胚胎发育期间,但是随着生物体生长突触分布如何被保存则一直没有搞清。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如今揭示了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作者研究了线虫神经环中的一对中间神经元——AIY神经元。在成年线虫中,这些神经细胞表现出了突触输出的一种高度保全模式。
PNAS: 新药能够保护AD病人受损突触
2013年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美国Sanford-Burnham医药研究院科学家首次试验了一种药物,该药物能够使AD病人脑中突触功能得以恢复。该药物称之为NitroMemantine,与两个FDA认证的药物一起能够阻止AD病人脑中的一连串病理变化,包括神经元连接破坏,记忆损失和认知功能下降等。 突触是神经元相互连接的结构,AD病人中突触会随着病程越来越少。
Blood:史家岚等发现吞噬抑制APL细胞促凝和纤溶
日前,国际权威期刊《血液》(Blood)刊登了来自哈佛医学院史家岚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hagocytosis by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hibits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PNAS:健康的肝细胞可吞噬免疫T细胞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肝脏移植排异反应比较低的机理:健康的肝细胞可吞噬并摧毁免疫T细胞,减少器官移植排异反应。这一成果有助于提高人类器官移植的效果。 澳大利亚百年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一些“反应过激”的免疫T细胞会使自身免疫系统把移植器官当作“入侵者”发起攻击,引起排异反应。
:人类大脑起源于皮质突触发育延迟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杂志在线刊登了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Philipp Khaitovich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tension of cortical synaptic development distinguishes humans from chimpanzees and macaques,”文章中...
Nature:学习期间成簇的新突触
2月19日,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当动物学会做一项新任务时,脑细胞间新联接大脑中成群地出现。由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这项研究揭示了新运动记忆形成期间大脑回路如何被再接通。 研究人员对学习新行为的小鼠进行了研究,如伸过一个缝隙来取一粒种子。他们观察了学习过程中运动皮质的变化,其中运动皮质是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层。
elife:科学家揭秘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细胞吞噬过程的关键蛋白
来自华威医学院(Warwick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在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细胞吞噬的关键蛋白,这就回答了科学家们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个疑惑,这项研究首次对肌动蛋白的特性进行了描述,该蛋白可以在有丝分裂期间关闭网格蛋白依赖的细胞吞噬现象。
Dev Cell :细胞凋亡蛋白酶在突触消除中的作用
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振革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 在线发表了关于突触形成精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