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2012-11-18

PNAS:唐氏综合症神经元间突触减少

2013年5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唐氏综合症是智力残疾最常见的遗传形式之一,由染色体产生额外副本引发。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会出现智慧难等问题,科学家们无法确定额外的染色体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影响。 由Wisconsin-Madison大学Waisman中心神经学家Anita Bhattacharyya领导完成发表在5月27的PNA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3-05-28

Development: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在细胞吞噬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2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以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为题,在最新一期 Development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的清除与线虫中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2012-12-04

PNAS: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特异神经递质受体对大脑突触修剪至关重要

2013年1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华人博士张忠伟副教授领导的杰克逊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某个特定的神经递质受体在新生哺乳动物大脑中突触的修剪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发育阶段突触错误修剪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2013-01-01

JBC:首次发现Evi外切体在突触扣结释放的机制

Wnt信号在突触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Wnt被释放并作用到靶细胞的机制还未阐明。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Vivian Budnik等人建立了一个体内系统来阐明外切体释放机制,结果发现了与之有关的三种蛋白Rab11, Syntaxin 1A 和 Myosin5。相关研究发表于3月21日的美国《生化周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2012-11-18

Sci Transl Med:治疗手段迫使癌细胞自我吞噬

2013年9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当癌细胞不再自我降解的时候,癌症就产生了。瑞士伯尔尼科学家以皮肤癌为模型,发现了一个在癌细胞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治疗性的重新激活该降解过程,就能迫使癌细胞自我吞噬。 细胞能够降解破坏的分子也能够该通过自噬过程降解整个细胞器,降解的分子还能够当做原料产生新的分子或细胞器。该细胞自我消化过程称之为自噬,可以认为是一种细胞自我修复的过程。

2013-09-14

:遗传发育所脑肿瘤抑制因子调控突触发育研究获进展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特化结构。突触生长过程的精确调控对于神经环路的形成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突触发育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包括智力低下、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变性病等。因此,寻找和鉴定突触发育和功能调控基因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013-07-29

张宏等研究线虫自体吞噬过程获新进展

近日,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线虫中的PI3P结合蛋白EPG-6在自体吞噬(autophagy)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28日在线发表在著名生物学杂志《细胞》(Cell)旗下的子刊《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博士后路群为文章的第一作者。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资助。

2012-11-18

Nature:磷脂酰肌醇在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发育过程中,调控突触的数量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一些神经因子能促进兴奋性突触形成。其中凝血酶敏感素能够诱导形成突触结构,但是所形成的突触不具备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本文中,研究者证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磷脂酰肌醇4(Gpc4)和磷脂酰肌醇6(Gpc6)能够诱导形成有功能的突触。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