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 3412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的综合分析
2019年,估计有超过14.5万例结直肠癌(CRC)病例,超过5.1万人死亡,使其成为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三大常见原因,无论男女。在被诊断为患有远处疾病的患者中,5年的总存活率保持在14%,这促使人们努力通过更好地了解CRC生物学来改进治疗方案。
中国亚组数据正式揭晓:泰瑞沙®用于早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辅助治疗,进一步证实中国人群临床获益
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中国亚组疗效和安全性均与全球人群一致,支持奥希替尼3年辅助治疗作为IB-IIIA 期 EGFR突变阳性NSCLC中国患者完全切除术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Cell Reports小鼠胚胎早期内耳神经节单细胞转录组及其发育轨迹特征分析研究获进展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s of the otic neuronal lineage at multiple early embryonic ag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谱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受易感性、衰老、性别和多种环境暴露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而饮食、体育活动和吸烟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来发挥其致病作用。目前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研究很少关注研究结果的主要混杂因素,如常见的、发病前的和共发病的条件或多药治疗。
Nature:高光坪/王丹等首次通过AAV递送tRNA治疗无义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常规的基因治疗是将正常基因的cDNA序列或是有治疗价值的基因(例如,CRISPR相关的基因编辑工具)通过一定的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内,达到替代或者修复内源缺陷基因、治疗疾病的目的。递送基因非生理水平或者异位表达都可能会导致毒性副作用。尽管基因编辑可以实现生理水平的基因表达水平,但基因编辑工具的编码基因过大和免疫原性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无义
Clin Cancer Res:科学家首次实现对肢端黑色素瘤的细胞和分子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来自美国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与黑色素瘤相比,肢端黑色素瘤的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关键差异,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这种疾病的新型潜在疗法。
Plant Communications:构建大麦地方品种突变体库与TILLING技术平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中德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构建了中国大麦地方品种“哈铁系”的化学诱变突变体库,并建立了基于扩增子测序的经济高效鉴定基因组局部诱导突变技术(TILLING突变体筛选技术)。相关研究成果3月12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发育中人脑小胶质细胞区域特化和状态转换的时空动力学特征
小胶质细胞在脑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人脑早期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区域特化命运决定和状态转换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 Stem Cell》发表了题为“Decoding the temporal and regional specifi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developing hum
Nat Neurosci:利用单核RNA测序技术来分析人类机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特征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同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的功能,即胶质细胞的功能。
“双靶组合”新适应症在我国获批,「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为BRAF V60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肺癌少见突变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是肺癌靶向治疗领域又一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