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获得金钗石斛种子共生萌发有效真菌

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ey)具有观赏价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野外居群自然生长较为缓慢,加之生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集,导致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金钗石斛物种资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组研究人员对其种子开展共生萌发研究。金钗石斛种子体积较小,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需要特定的真菌类群侵染才能

2020-11-22

“神器”助力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分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乃亮团队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研制出荧光检测分选仪,可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进行高精度、大通量分选,助力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今年11月2日,袁隆平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取得了双季亩产1530.76公斤的成绩,为确保我国粮食

2020-11-24

研究揭示小麦种子萌发期应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环境胁迫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干旱、高盐和洪涝等逆境的影响;其中,小麦种子的萌发易被各种胁迫延缓乃至打断,进而影响幼苗生长和最终的产量及品质。对于小麦响应逆境胁迫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幼苗和后期生长阶段,对于小麦种子在萌发期应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却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兰平课

2020-11-02

科学家用“气味训练”蜜蜂提高向日葵的种子产量

如果你想让狗去寻找什么东西,让它们闻一闻物品的气味会很有帮助。9月17日,研究人员在发表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报告中指出,在蜂巢中经过训练气味的蜜蜂可能以类似的方式工作——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让蜜蜂更有效地为目标作物授粉。研究结果表明,蜜蜂被给予带有类似向日葵气味的食物后,向日葵作物的产量显着增

2020-09-21

英学者:新冠病毒可能早已“休眠”于全球多地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日前刊登一篇报道引述牛津大学学者汤姆·杰斐逊博士的话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冠病毒在亚洲暴发疫情之前就已存在于世界其他地方。病毒可能此前在全球不同地方处于“休眠”状态,直到环境改变才开始传播。在这篇文章中,具有医学背景的杰斐逊援引一个证据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6月26日发布公告说,该校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去年3月采集的巴塞

2020-07-10

研究揭示脱落酸与茉莉酸协同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发育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Abscisic acid promotes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via a 'SAPK10-bZIP72-AOC' pathway to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seed germination in ri

2020-07-12

休眠癌细胞生命周期的奥秘!

2020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题为“The dormant cancer cell life cycle”的综述报告中,来自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阐述了休眠癌细胞的生命周期;尽管靶向性疗法和免疫疗法的成功让人们乐观地认为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

2020-06-30

“拟南芥转录因子基因BP在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拉丁文名为Arabidopsis thaliala (L.) Heynh。拟南芥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

2020-05-16

研究发现种子大小和重量调控的重要机制

 种子大小与重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产量。虽然已知一些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种子大小与重量,但种子发育过程十分复杂,调控种子大小与重量的遗传网络和分子机理尚待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发现了KIX-PPD-MYC-GIF1信号通路调控拟南芥种子大小与重量的重要机制。李云海研究组前期研究表明KIX-PPD转录抑制

2020-04-24

Nat Cell Biol:靶向肺部休眠的乳腺癌细胞可以减少继发性癌症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健康的肺细胞能够支持乳腺癌细胞的生存,使后者能够在形成继发性肿瘤之前在肺中“冬眠”。这些发现可以帮助开发新的疗法来干扰这种现象,进而减少继发性癌症的发生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