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默克上海创新中心今日揭幕,设立种子基金助力中国初创企业

默克设立于上海的创新中心正式启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即将于十一月揭幕特别设立1亿元人民币种子基金,投资于默克三大业务板块和其他创新业务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董事总经理兼中国战略及转型副总裁孙正洁女士,药明康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杨青先生,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欧珍女士,默克合伙人董事会主席兼默克家族执行董事会副主席柏友涵先生,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晓亮先生,默克执行董事

2019-10-18

乳腺癌在药物治疗后竟会形成“休眠细胞”!

2019年9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乳腺癌药物可能会迫使一些癌细胞进入"休眠模式",使它们在最初治疗数年后可能恢复活力。这些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乳腺癌细胞的早期发现。研究小组对一组名为激素治疗的乳腺癌药物进行了研究,他们说,他们的研究为找到让癌细胞休眠更长时间的方法开辟了道路,甚至有可能找到唤醒癌细胞的方法,让它们可以被治疗杀死。Luca Magnani博士

2019-09-15

Sci Rep:杀死癌症的种子——破坏癌症干细胞有效治疗乳腺癌

2019年7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托莱多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改进方法,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抗癌药物,有望根除癌症干细胞。他们的发现可能不仅是治疗肿瘤的突破,也是确保癌症不会在数年后复发的突破--让患者放心,他们的疾病确实已经过去了。"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在同一个肿瘤里," William Taylor博士说,他是托莱多大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2019-07-31

Nature:酶Cas13通过让宿主细菌进入休眠来阻止病毒增殖

2019年6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不能杀死细菌的东西让细菌变得更强大。一种被细菌用来对抗病毒的酶不仅靶向这种病毒,还靶向细菌本身。这种酶让细菌进入休眠状态,使得它成为病毒不适宜增殖的地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这可保护细菌免受突破其他免疫防御的突变病毒的侵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s13-induced cellular

2019-06-09

Cancer Res:理解肿瘤休眠机制有望开发出新型抗癌疗法

2019年6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检测体内癌细胞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开发靶向并破坏休眠状态癌细胞的新型疗法。癌细胞通常会从其起源的器官迁移并隐藏在机体其它部位处于不活跃状态,这些细胞能够随时激活并且会早场癌症复发和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一旦疾病开始扩散,治愈癌症

2019-06-01

Cancer Res:新研究揭示肿瘤细胞“休眠”的机制

2019年5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癌疗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在肿瘤休眠的特定状态下靶向和破坏细胞的新疗法。癌细胞通常会发生迁移,并隐藏在身体其他部位,保持不活动状态。这些细胞可以随时重新激活,并造成复发和转移性疾病的严重风险。一旦疾病蔓延,治愈癌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至今为止,人们对肿瘤休眠的了解仍然不够。鉴定和杀

2019-05-23

研究发现DELLA-ICE1-ABI5转录复合物 调控植物ABA激素信号转导及种子萌发机制

种子萌发是开花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受到植物体内多种信号物质和外界环境因子的精密调控。植物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才有可能发育成正常的植株。各种不利环境因子可诱导植物合成脱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ABA),从而抑制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生长发育。前人研究表明,ABI5转录因子是AB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核心调控蛋白之一,当它功能缺失以后,植物种子萌发过程对ABA不敏感,表现为萌发

2019-05-18

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可让癌细胞休眠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可让某些癌细胞休眠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是否发挥作用还与癌细胞所在微环境有关,这一成果未来有望帮助阻止特定癌症的转移和复发。据介绍,癌细胞休眠后,人体免疫系统就难以识别从而发起攻击,化疗药物也难以对它们发挥作用,因此休眠癌细胞是癌症转移和复发的一大风险因素。这项研究的主导者之一、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副教授璀·梵告诉新华社记者,医学界一直在试图搞清楚癌细胞进入休

2019-05-03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新机制

  乙烯(ethylene)是最简单的烯烃,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带领的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对开展优化育种、减少作物种子穗发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于3月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以往

2019-03-08

植物种子大小研究综述发表

 植物种子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种子大小的调控也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因此,解析种子大小调控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作物的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近年来植物种子大小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植物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已在水稻和拟南芥中分离了一系列种子大小调控的关键因子,发现了多个种子大小调控途径

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