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离子束辐照诱变大豆效应及育种研究获进展

   重离子束是一种新型育种诱变剂,相比于其他诱变源,重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简称LET)和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简称RBE),可以在较高的存活率下获得相对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宽的突变谱,由此创造优异的突变体。碳离子束作为重离

2021-03-04

土壤有机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属性是否影响微生物死亡残留物量,如何构建活体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残体和土壤有机碳形成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

2021-02-20

研究揭示莲子心黄酮苷合成的分子机制

   黄酮碳苷是类黄酮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广泛的生理活性和显着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已对一些植物来源的黄酮碳苷进行了结构鉴定,但对黄酮碳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莲(Nelumbo),又称为荷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生植物,其荷叶、藕节、莲子、莲子心、莲房和莲须皆可入药,但药效不同。

2021-02-04

喀斯特稻田土壤微氧生物亚铁氧化耦合同化及砷固定研究获进展

   水稻根际等微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驱动亚铁氧化过程较为普遍,形成的铁氧化物表面正电荷丰富,可有效阻止重金属从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然而,微氧环境过程及其多元素耦合循环研究,由于研究手段限制及关键证据获取的难度,未能有效明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承帅课题组与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研究

2021-01-14

水稻耐受土壤低适应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致主栽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地区)

2021-01-08

ALKS3831(奥平/samidorphan)重新获美国FDA受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I型障碍

ALKS3831可提供奥氮平的疗效、同时降低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副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

2020-12-31

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固在干旱区生态系统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干旱区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和原因一直存疑。干旱区生态系统地区的植物生长及其固碳潜力受到限制,而土壤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和湿润区生态系统相比,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但当前碳评估模型仅包括植物固碳,忽略了土壤微生物固碳,这限制了学界深入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不确定性的来源和机制。

2020-11-23

研究人员发表木质素与一原料协同利用研究综述文章

 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其降解和利用较为困难。有毒碳一副产物的产生是限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问题的研究较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的综述文章,提出整

2020-11-13

ALKS3831(奥平/samidorphan)遭美国FDA拒绝批准: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I型障碍

ALKS3831可提供奥氮平的疗效、同时降低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副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

2020-11-19

ALKS3831(奥平/samidorphan)在美国即将获批: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I型障碍

ALKS3831可提供奥氮平的疗效、同时降低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副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

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