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固在干旱区生态系统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干旱区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和原因一直存疑。干旱区生态系统地区的植物生长及其固碳潜力受到限制,而土壤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和湿润区生态系统相比,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固碳的相对贡献更大。但当前碳评估模型仅包括植物固碳,忽略了土壤微生物固碳,这限制了学界深入理解干旱区生态系统碳汇不确定性的来源和机制。

2020-11-23

研究人员发表木质素与一原料协同利用研究综述文章

 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其降解和利用较为困难。有毒碳一副产物的产生是限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问题的研究较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的综述文章,提出整

2020-11-13

ALKS3831(奥平/samidorphan)遭美国FDA拒绝批准: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I型障碍

ALKS3831可提供奥氮平的疗效、同时降低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副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

2020-11-19

ALKS3831(奥平/samidorphan)在美国即将获批: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I型障碍

ALKS3831可提供奥氮平的疗效、同时降低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副作用,提高治疗安全性。

2020-10-10

湿地植物根际铁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目前,铁碳关系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铁(Fe)氧化物对有机碳(OC)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的方式保护有机碳避免受到微生物的分解,又可通过铁还原菌(FeRB)介导的异化还原铁过程导致铁结合态有机碳(OC-Fe)的释放。但目前铁碳关系的研究集中在大尺度上,鲜有研究考虑到植物根际微域的铁碳关系。根际铁碳关系的研究可明晰铁-碳-微生物

2020-09-07

酶促分子内不对称还原胺化构建手性1,4-二卓结构模块研究获进展

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苏沃雷生是一类新型的催眠药,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的首个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但苏沃雷生的关键结构单元手性1,4-二氮卓环的高效合成仍具挑战性。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团队,继利用亚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α, β-不饱和亚胺合成吗啡烷关

2020-08-07

拟南芥自然变异响应浓度变化协调开花时间研究取得进展

  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发育阶段。选择在适宜时间完成开花转型,为植物繁衍后代、延续物种所必需,也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开花时间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因素和自身遗传因素的综合调控,并伴有复杂基因调控网络。氮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元素,氮营养水平可影响开花时间。但植物如何协调开花时间等自身发育过程,

2020-07-16

冻土循环及其调控因素方面取得进展

 冻土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的气候变暖使全球冻土分布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化现象,导致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而形成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关系。在此背景下,冻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领域的焦点话题。然而,和碳循环相比,目前学术界对区域尺度冻土氮循环及其

2020-06-12

杆状病毒二硫形成通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胡志红、王曼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 5 (PIF5) identified as a substrate of P33 in the baculoviral dis

2020-06-04

研究揭示不同形式添加对草地根系分解的影响机理

氮沉降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之一,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及与其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如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分解参与生态系统碳的周转与循环,影响生态系统碳的收支平衡,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核心关键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生态学家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开展了大量氮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并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已开展的模拟氮沉降实验大多采用人工施加无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