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现大气超细颗粒物短期暴露与血糖升高的关联及机制
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s),即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的关键毒性组分。虽然其质量微乎其微,但对大气颗粒物的数量贡献极高。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可被人体吸入肺部,进入循环系统,并扩散到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损伤。因此,超细颗粒物暴露的健康效应研究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目前为止健康效应的证据
Science:怀孕期间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混合物负面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语言习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将人类群体研究与针对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实验联系起来,提供了证据表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EDC)的复杂混合物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和语言习得。通过他们的新方法,他们表明,多达54%的孕妇接触到了实验确定的令人担忧的EDC水平。
New Phytologist:揭示蜈蚣草对砷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制
植物修复技术是应对土壤砷污染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实现土壤持续安全利用的绿色环保技术。蜈蚣草是土壤砷污染植物修复研究的模式物种,其对砷超积累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环境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高效的砷长距离转运效率是蜈蚣草超积累砷的重要特征,其中木质部装载是蜈蚣草高效砷转运的关键环节,但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纳米La2O3暴露诱导蜜蜂肠道菌群失调并损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在稀土氧化物La2O3纳米颗粒暴露状态下蜜蜂生理状态及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现La2O3纳米颗粒会诱导蜜蜂肠道菌群失调并损害蜜蜂健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据刘永军研究员介绍,稀土氧化物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微塑料暴露诱发水生态紊乱研究取得进展
微塑料为直径1μm至5mm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如海水、近岸水域和内陆淡水)、土壤、沉积物、水生生物和食物中,可经由饮用水和/或食物链进入人体。研究表明,微塑料可在养殖水中蓄积,并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此外,微塑料可为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提供生态位,然而,微塑料对其周围水体微生态平衡及其功能的影响,尤其对养殖水生态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
自由基暴露抑制抗性基因转移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Nature Index期刊Wat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王铁成教授题为“Environmental free radicals efficiently inhibit the conjugative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altering ce
HIV暴露后预防:含艾博韦泰的治疗方案依从性更高
研究结果表明,含长效注射艾博韦泰的治疗方案相比多种口服药物组合,有更高的完成率和依从性,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所有药物方案都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研究期间没有观察到艾滋病毒感染病例。
Mol Metabol:长期暴露于砷或与2型糖尿病等人类慢性疾病发生直接相关
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机制或能将长期暴露于砷与诸如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之间联系起来,相关研究发现或能帮助产生开发新型药物的潜在靶点。
研究发现化学污染物暴露与慢性疾病风险间的新关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在化学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血清中全氟化合物残留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呈显着正相关,在代谢水平上揭示了血清中外源化学残留与慢性疾病风险关系的机制。肥胖、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