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揭示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控制宿主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群的互动方式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生活在身体表面(如哺乳动物的皮肤)的数十亿生物体---统称为微生物群(microbiota)---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相互沟通,并与宿主免疫系统沟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哺乳动物的一个可能调节组织修复和炎症的内部通信网络,从而为肥胖和炎症性皮肤病等疾病如何产生提供了新的见解。他们发现整

2021-06-30

研究人员绘制燕麦基因组草图并解析燕麦素的生物合成基因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EMPS)、中科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韩斌研究团队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Anne Osbourn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倍体燕麦Avena strigosa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并完整地解

2021-05-10

鹦鹉螺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针孔眼形成和生物矿化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喻子牛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完成了鹦鹉螺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这种古老软体动物的进化规律、针孔眼形成和生物矿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The genome of Nautilus pompilius illuminates eye evolution and biomineral

2021-05-11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

  陆地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环境适应性最高的栽培棉种。棉花育种专家很早就发现陆地棉存在不同的生态型,然而对这些不同的生态型形成的机制却完全不了解。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陆地棉的纤维品质直接决定了其经济价值。解析陆地棉纤维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可以为优质棉花生长改良提供理论信息。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雄明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30

2021-05-06

HIV完整无损地通过核孔进入细胞,并在那里释放它的基因组

2021年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对转运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的过程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进行了成像。通过成像获得的电子断层图像显示了这种病毒的蛋白包膜通过核孔---细胞核周围膜上的开口,允许分子进出。他们

2021-02-20

利用基因组揭示板蓝靛蓝生物合成的遗传基础

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又称为“南板蓝根”)具有较丰富的靛蓝色素(indigo),因此,其一直是传统的蓝色染料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团队的野外调查发现,居住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蓝靛瑶”对靛蓝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他们崇尚蓝色服饰,以蓝色为民族文化的主色调(图1a,b),板蓝的利用对维持蓝靛瑶传统文化具有意义。此外,靛

2020-11-23

成功绘制出关键5hmC生物标志物的全基因组图谱 有望改善人类癌症的诊断

2020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绘制出了一张涵盖多种人类组织类型的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5hmC)图谱,该图谱揭示了5hmC作为能检测多种严重人类疾病(比如癌症和多种慢性疾病)的通用型生物标志物的强大性能。与基因抑制

2020-12-05

全球微生物模式基因组测序计划取得重要进展

10月29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团队关于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国牵头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重要成果。模式菌株(type strains)是在给微生物定名、分类记载和发表

2020-11-09

中国研究人员完成淡水超微藻全基因组测序

超微型浮游藻类(粒径≤3μm)简称“超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微食物环中有重要作用。它们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量可高达90%,且其潜在的混合营养代谢功能对浮游细菌的种群具有调控作用。Mychonastes homosphaera是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湖泊(巢湖、鄱阳湖)常见的优势超微真核藻,其对富营养

2020-08-12

如何利用微生物基因组特性来预测癌症的发生及进展?

2020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Microbiome genomics for cancer prediction”的综述文章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论述了如何利用微生物组的基因组学特征来进行癌症预测。图片来源:Adlung, L., Elinav et al. N

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