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ort: 蛋白质乙酰化和泛素化相互作用控制MCL1蛋白稳定性

抗凋亡髓系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属于支持生存的BCL2家族,在人类癌症中经常被扩增或上调。MCL1高度不稳定,其稳定性受磷酸化和泛素化的调节。

2021-11-29

Cell Research:研究发现病毒RNA与宿主蛋白质互作网络

 RNA病毒是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许多RNA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并引起疾病,比如冠状病毒(如新冠病毒,SARS-CoV-2)、黄病毒属(如寨卡病毒,ZIKV;登革热病毒,DENV)、丝状病毒(如埃博拉病毒,EBOV)以及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等。由RNA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

2021-11-17

BMC Plant Biology: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自然杂交(natural hybridization)是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的两个物种之间成功交配的现象。自然杂交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据统计被子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发生过杂交或基因渐渗。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探究自然杂交区内种群遗传结构与生殖隔离机制,有助于阐释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适应性进化机

2021-11-22

QRB discovery:研究提出低降温速率冷冻制样消除蛋白质快速漂移

  近期,QRB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新政课题组题为Low-cooling-rate freezing in biomolecular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recovery of initial frame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在冷冻电镜成像过程中导致电子束诱

2021-11-16

Science Advances:揭示基因组“无用”序列稳定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细胞稳态机制

  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序列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非编码R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座子等。作为在基因组中占比约98%的非编码区域,仍有大量是功能未知的,这些曾被认为是基因组中“垃圾”的区域,已被逐渐证实存在重要功能。基因组的三维结构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或其他细胞生命活动,然而,除了研究较多的增强子-启动子成环所形成的三

2021-11-19

开发一种新型 PTD 介导的 IVT-mRNA 递送平台,用于代谢/遗传疾病的潜在蛋白质替代疗法

强大的体外转录 (IVT)-mRNA 的潜在临床应用,以恢复有缺陷的蛋白质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通过开发安全有效的传递平台成功的细胞内传递和瞬时翻译。

2021-11-23

Science子刊:解析出HIV病毒衣壳的三维结构,有助于开发出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于电子断层成像和子断层扫描图平均化的新技术,解析出HIV衣壳单独存在时和与宿主因子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他们还利用从电子断层成像获得的信息建立了整个HIV衣壳的原子模型,他们认为这可能作为开发靶向HIV衣壳的抗病毒药物的蓝图。

2021-11-20

Science:解析出人脑细胞受体GPR158的三维结构图,有助于开发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方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超冷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低温电镜)以大约十亿分之一米的分辨率解析出一种名为GPR158的不寻常的脑细胞受体及其与一组介导其活性的蛋白结合在一起时的原子结构图。

2021-11-20

我国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利用工业废气“无中生有”合成蛋白质?没错!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宣布,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一科研成果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条件限制,弥补了我国农业的最大短板,同时对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我国科学家是怎么做到“从无到有”达到“万吨级产能”的呢?众所周

2021-11-03

科学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可高效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

  近期,美国谷歌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并利用AlphaFold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方式高效预测了35万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题为:Highly accurate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for the human proteome。解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对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疾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