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癌症之王”胰腺癌生存为啥那么低?消化道细菌是“帮凶”!

 胰腺癌(PC)是最具侵略性和致命性的癌症之一。首选治疗方案是根治性手术,但术后预后极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约80~85%的患者初次确诊时即存在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病灶而无根治性手术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20%左右,因此,医学界称之为“癌中之王”。80%~90%的胰腺癌起源于腺管

2021-12-02

真实世界数据证实,12-13岁接种二价HPV疫苗,能使宫颈癌发病率降低87%

 近几年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风刮得很大,奇点糕的朋友基本都吃下了这份安利,不过也有一些朋友仍持观望态度,想再等一等大样本数据看看疫苗效果究竟如何。此前已有研究指出HPV疫苗对主要致癌亚型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的保护效力超90%,但对宫颈癌的预防效果尚缺乏来自真实世界的高质量研究证据。疫苗对癌症的预防效果不比对流感来得那么立竿见影,往

2021-11-19

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近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一览!

结直肠癌是一种最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而且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趋于年轻化。有科学家们推测,不久的将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成为癌症榜首。结直肠癌年轻化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城市化加剧和人群饮食结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处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都市白领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发表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他们在结直肠

2021-10-29

超44万样本揭示:97%人群有癌症高遗传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癌症,全世界的人民公敌,发病原因复杂,经常被看作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16年,一项北欧双胞胎研究报告(Nordic Twin's Study)在经过长达32年随访、对20万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指出,癌症的遗传率预估为33%,该研究还揭示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一系列癌症的遗传风险。而我们都

2021-08-1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种指示病例的家庭二代发病率增加

2021年6月12日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出现了多个变种。N501Y是其中最重要的突变,即病毒第501位的氨基酸残基由天冬酰胺变成酪氨酸,该突变体增加了病毒对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的结合亲和力,使病毒更易侵染人体细胞。科学家将N501Y变体划分为B.1.1.7谱系,是目前所关注的突变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之一。

2021-06-12

癌症早筛不能降低卵巢癌死亡癌症晚期患者将何去何从?

  卵巢癌,7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高达70%的复发率、50%-60%的患者在五年内死亡,一连串数字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卵巢癌的危险程度。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毒瘤,与宫颈癌、子宫颈癌构成女性生殖器官三大恶性肿瘤,时刻在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卵巢癌位于女性身体盆腔深处,体积很小,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是晚期。据Datamoni

2021-05-21

“通用型”治疗性癌症疫苗!UV1联合Keytruda一线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总缓解60%,远超Keytruda!

UV1是一种肽基疫苗,可诱导针对肿瘤通用抗原端粒酶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2021-05-31

年轻人结肠癌发病率正在上升

COVID-19大流行已严重影响了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结肠镜检查在过去一年中减少了90%。专家们说,尽管筛查率下降了,但在50岁之前发展为大肠癌的年轻人人数仍在继续增加。这种趋势始于1990年代初期。

2021-03-18

吴以岭院士: 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居高不下,解决微血管病变是防治关键

  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钟南山、陈凯先、杨胜利、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国内权威中西医专家通过线上线下齐聚大会,就中医络病理论在多领域疾病防治中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展开深入学术交流。院士论坛环节,吴以岭院士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