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ircrna在心肌梗死病理过程中的新角色

心肌梗死 (MI) 被定义为与缺血性损伤一致的临床背景下的心肌细胞死亡。心肌梗死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有许多有效的临床方法可以诊断和治疗心肌梗死,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治疗靶点。

2021-11-18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从生理学到病理

在宿主防御反应的前线,中性粒细胞抗菌功能已适应对抗不同来源和程度的感染和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网状DNA结构的释放是中性粒细胞阻止病原体传播或处理更大体积微生物的重要机制。

2021-11-03

新研究揭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明斯特大学第二生理学研究所所长Wolfgang Linke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对TTN突变导致的DCM的病理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认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3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2021-11-06

Nature:科学家利用类器官切片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神经病理学特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额颞叶痴呆(ALS/FTD)是一种致命的、目前无法治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认知能力和运动功能迅速下降。阐明初始细胞病理学是治疗靶点开发的核心,但从临床症状前获得患者样本是不可行的。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Human ALS/FTD brain org

2021-11-06

EbioMedicine:癌症化疗药物阿西替尼或能有效逆转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学表现!

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或能帮助恢复表现为阿尔兹海默病症状的小鼠机体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2021-10-08

Science Advances:揭示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分子机制

 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14.136)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梁毅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朊病毒蛋白病理突变体E196K纤维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论文题为“Genetic prion disease—related mutation E

2021-09-26

非编码 RNA在心血管病理学中调节细胞焦亡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CVD)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焦亡与传统的凋亡和坏死不同,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直至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和强烈的炎症反应的激活。

2021-09-23

研究揭示朊病毒蛋白病理聚集多态性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研究员刘聪课题组与武汉大学教授梁毅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prion disease–related mutation E196K displays a novel amyloid fibril structure revealed b

2021-09-11

BJP:P2Y1受体缺失引发小鼠青光眼样病理

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它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高眼压(IOP)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因此通常使用局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对目前的治疗都有足够的反应,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新的分子靶点来降低眼压。本研究旨在确定P2Y1受体是否能降低眼压。图片来源:https://bps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

2021-07-28

青海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探寻早期诊断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承担的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miR-23a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了验收。项目紧扣高原人群健康问题,探讨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1及多个低氧性微小RNA的促红系分化作用。研究发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系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增强,红系特异性转录因

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