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精神病学》:迄今最大规模研究显示,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播
这项研究表明了青少年的精神障碍可能能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这种风险是不能用社会经济特征差异、父母的精神障碍或儿童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或者学生群体的精神障碍易感性的随机差异来解释的。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科学家发现,ADHD药物安非他明与精神疾病和躁狂症风险增加有关,哌甲酯则不具有这种风险
服用安非他明与精神疾病和躁狂症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并且风险会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而哌甲酯与风险增加无关。
《分子精神病学》:裸盖菇素还是太全面了!临床试验显示,单剂裸盖菇素还能增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情感共鸣,效果可维持2周
该研究发现,裸盖菇素可以显著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正面情绪的情感同理心,且效果可至少维持2周之久,这一结果为理解裸盖菇素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研究显示,短短几分钟的生气,也会损害血管功能,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这项随机对照实验表明,短暂的生气就足以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这可能会限制血液流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风险。
《柳叶刀》子刊:这些食物吃了易得糖尿病!12万余人近12年随访证实,高升糖指数饮食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有关
在既往研究中,饮食高升糖指数和高血糖负荷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是有争议的,不过这项研究可以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Cell:新研究发现某些肠道细菌与心脏病风险较低存在关联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产粪甾醇真杆菌可能与颤杆菌对胆固醇水平有协同作用,这表明,研究细菌物种组合的新实验可能有助于揭示不同微生物群落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柳叶刀子刊:点名中国饮食,升糖指数最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项跨越五大洲的跨国队列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饮食模式升糖指数最高,而高升糖指数饮食增加糖尿病风险,尤其是对于BMI较高、腰粗的人,食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或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
Nat Med:特定菌株与2型糖尿病风险具有新关联,噬菌体角色引关注
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前置因素,即先有微生物组的改变,随后才发生糖尿病,尽管这一因果关系尚需更多前瞻性和干预性研究来确证。
少突胶质细胞或成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靶点!PLoS Biol:少突胶质细胞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重要来源
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化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也能产生大量的损害神经元功能的Aβ,这表明靶向这些细胞可能是治疗AD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新策略。
最新18万人研究:“甜食爱好者”更易得抑郁、糖尿病及中风,且每天仅多摄入1g糖,也会加速身体衰老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甜食和含糖饮料或许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它们也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健康,正如研究数据所显示的,爱吃甜食不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糖尿病以及中风,还会看上去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