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troke:炎性分子网络或能作为指示机体未来患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弗雷明汉队列研究中,重点关注IL-18的炎性生物标志物的循环血清水平或许与机体中风和认知损伤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024-05-11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低成本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让高端影像普及不再是梦

Zhao团队开发的全身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的是无氦0.05T磁铁,所需功率仅为1800瓦,与吹风机相当,这意味着它可以使用标准插座。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无线电屏蔽。

2024-05-29

强生医疗科技全国首批OCTARAY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顺利开展 以创新技术助力房颤消融更精确、更高效

(2024年5月29日,上海)近期,强生医疗科技旗下全新一代OCTARAY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正式进入中国,并在全国三十多家医院顺利完成了首批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该批手术的圆满完成不仅标志着这一

2024-05-29

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2024-05-06

Cancer Res:牛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具个性化的癌症疗法策略,能显著延长患者复发的时间,最长可达两倍

研究结果表明,DRL框架始终优于在临床中使用的传统MTD和适应性策略,从而就能延迟队列中所测试的所有患者的复发事件,并能将一些患者的复发时间延迟一倍以上。

2024-06-26

Science:发现大麦合成有毒生物碱禾草碱的第二个关键基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研究所和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二个基因(AMI 合酶,HvAMIS),并发现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附近。

2024-04-28

Cell:科学家成功绘制出人类骨髓的生物分子图谱 有望为揭示血液产生提供前所未有的视野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强大的新型骨髓图谱,其或能为公众提供首个进入健康和疾病血液产生谱的视觉通行证。

2024-05-20

Life Medicine:当合成生物学遇上医学

合成生物学在医学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展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创新技术合作。

2024-03-18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脑肠轴”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疗法

本文研究展示了一个系统性的生物学框架,如果广泛应用的话,其或许能揭开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复杂人类疾病中肠道微生物组的特殊GPCR靶点。

2024-05-13

港中文于君团队发现,特定口腔微生物会通过MDSC介导PD-1治疗耐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MDSC主要靠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驱动。研究者分析了PA小鼠中的相关因子表达,检测到CXCL1上调最为显著。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