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文于君团队发现,特定口腔微生物会通过MDSC介导PD-1治疗耐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MDSC主要靠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驱动。研究者分析了PA小鼠中的相关因子表达,检测到CXCL1上调最为显著。
威斯津生物EB病毒相关肿瘤mRNA疫苗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
威斯津生物肿瘤疫苗管线WGc-043此次获批IND,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其在递送载体、序列设计等mRNA核心技术上的成熟性,也让该项目的商业化进入“倒计时”阶段。
北大人民医院等团队发现,循环微生物组DNA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cmDNA的全新肺癌筛查方法,能够非侵入性地、在疾病早期阶段以高敏感性对肺癌进行诊断。
利穗科技张磊:创新驱动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民健康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国民健康休戚相关。随着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和生物技术加速演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生物医药的诸多环节中,分离纯化
研究发现雄性交配骚扰可增强昆虫不育技术(SIT)控制伊蚊效果
研究团队认为释放的不育雄蚊除了诱导雌蚊不育从而降低蚊媒种群密度之外,大量不育雄蚊存在于野外时,可以带来额外的益处,即通过交配骚扰降低雌蚊寿命和吸血成功率。
Nat Mach Intell:科学家利用基础模型识别出了新型的癌症成像生物标志物
研究结果表明,当只有有限的数据能用于训练深度学习网络的情况下,基础模型或许就能在医学研究上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应用于识别癌症相关应用场景的可靠成像生物标志物时。
聚焦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深度剖析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价值及产业发展趋
在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上,首次邀请国内类器官技术优秀公司代表嘉士腾亮相乳腺癌综合诊疗规范中心展馆并参与开馆仪式剪彩。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低成本的超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让高端影像普及不再是梦
Zhao团队开发的全身核磁共振成像仪使用的是无氦0.05T磁铁,所需功率仅为1800瓦,与吹风机相当,这意味着它可以使用标准插座。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无线电屏蔽。
强生医疗科技全国首批OCTARAY指导下高密度标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顺利开展 以创新技术助力房颤消融更精确、更高效
(2024年5月29日,上海)近期,强生医疗科技旗下全新一代OCTARAY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标测导管正式进入中国,并在全国三十多家医院顺利完成了首批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该批手术的圆满完成不仅标志着这一
蔡宇伽/洪佳旭团队开发全新疫苗技术:树突状细胞靶向性类病毒颗粒,作为mRNA疫苗载体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疫苗技术——DVLP,能够在体靶向DC,同时递送mRNA和展示抗原蛋白,并激发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