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系统 或能捕捉癌症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背后的起源机制和早期适应性过程
来自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捕捉参与癌症疗法反应的机体起源和早期适应性过程。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新系统是如何被用于帮助治疗耐药类型的癌症的。
人体代谢率在生命早期就达到顶峰,在60岁后才开始下降
我们大多数人都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不会发胖。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挪威、摩洛哥、加纳、荷兰、法国、瑞士、挪威、德国、毛里求斯、牙买加、南非、肯尼亚、卢旺达、芬兰、丹麦和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代谢---燃烧卡路里的速度---实际上在生命早期就达到了顶峰,
Science:研究揭示全生命周期代谢规律
8月1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团队与美国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副教授赫尔曼·庞泽(Herman Pontzer)等多个国际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准确测量了人类从出生到老
中国科学院:DDX56通过miRNAs调节转录后Wnt信号并与鳞癌早期复发相关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早期复发是鳞状细胞肺癌(SqCLC)延长术后生存的主要障碍。
SCI IMMUNOL:约1%的60岁以下危及生命的COVID-19男性患者具有X-连锁隐性TLR7缺乏症
SARS-CoV-2感染过程中的个体间临床差异很大,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年龄。该研究之前测试了重症流感和重症COVID-19可以是等位基因的假设,并表明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可由控制Toll样受体3(TLR3)和干扰素凋节因子7(IRF7)依赖型常染色体基因的罕见先天性错误而引起I型干扰素(IFN)免疫。
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早期肾癌(RCC)首个术后辅助免疫疗法!美国FDA授予Keytruda优先审查资格:显著降低复发/死亡风险!
Keytruda是第一个在RCC辅助治疗中显示出临床益处的免疫疗法。
服务“两区”建设,昌发展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即将亮相生命科学园
近日,北京市发布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发挥昌平区对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孵化作用”,“推动原创成果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为促进“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加速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发展于生命科学园核心位置打造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该中心的落成将完善生命科学产业研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具有I型干扰素抗体患者的抗SARS-CoV-2早期鼻腔I型干扰素免疫功能存在一定损伤
在感染SARS-CoV-2期间,鼻黏膜中的I型干扰素(IFN-I)和III型干扰素(IFN-III)的免疫特征很差。本研究分析了COVID-19轻症患者的鼻IFN-I/III特征,即依赖ISGF-3的IFN刺激基因的表达,并显示其与血清IFN-α2水平的相关性,该水平在症状出现时达到峰值,从第10天开始恢复到到基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