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发现猕猴视觉皮层V4中表征中等复杂度形状特征的功能区
视觉的形状信息主要由大脑视觉皮层的腹侧通路(V1-V2-V4-IT)处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由简到复杂的特征整合。初级视皮层V1主要编码简单、局部的特征如线段的朝向,而较高级的皮层IT主要编码较为复杂、整体的特征如物体类别。而这些视觉皮层的功能构建,如V1中的朝向区和IT中的特征柱也已广为人知。然而,对于位于它们中间的视皮层V4,虽然人
研究揭示刺激大小依赖的亮暗光斑视觉后像不对称性的皮层下神经机制
《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从神经元感受野到知觉场:刺激大小依赖的亮暗光斑视觉后像不对称性的皮层下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伟研究组完成。研究利用人的心理物理学,视觉实验动物猫的丘脑外膝体(dLGN)单细胞记录和视
Energy: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大农生学院资环系本科生罗来鹏同学在热力学领域顶尖期刊《Energy》(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影响因子6.082)上发表题为“Insight into master plots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yrolysis”的研究论文。生物质热解是在完全无氧或缺氧的条
研究揭示高温诱导植物热形态建成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全球气候暖化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进而威胁粮食安全。在拟南芥中,组蛋白变体H2A.Z在环境和发育信号响应基因上富集。当环境温度升高时,H2A.Z从温度响应基因的染色质上去除,并往往伴随基因的表达激活,从而促进植物在高温下的形态建成。然而,学界尚不清楚H2A.Z从特异位点上去除并激活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7月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Nature:可能是皮层构造决定的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萦绕着各种气味:花香、熏香、蚊香;脚臭、狐臭、腐臭。是什么帮助你分辨香味和臭味呢?我们能否记住生活中嗅到的各种气味?真的能做到“闻香识女人”吗?其实,对气味的记忆和识别与知觉恒常性密不可分,也即要求大脑保持对感官输入的稳定表征。在初级感觉新皮质中,对基本特征(入视网膜定位、躯体定位等)的响应是相对稳定的,那嗅觉系统是否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指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直径从40nm到1000nm不等,能将mRNAs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并直接调节受体细胞的蛋白表达。细胞外囊泡中mRNA的分析为肿瘤的非侵袭性快速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细胞外囊泡的mRNA含量极低且检测
Science:泛素化对于热休克后细胞活性的恢复至关重要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应对许多类型的应激,真核细胞启动了一种适应性的和可逆的反应,包括下调关键的细胞活动,同时将细胞质中的mRNA封存到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的结构中。伴随着这些应激反应的是泛素化的全局性增加,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情形是由于需要降解错误折叠或受损的蛋白质。然而,人们还没有详细表征泛素组(ubi
厦门大学团队发现热应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食道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Dieter A. Wolf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期刊EMBO Journal上发表题为“Dual roles of HSP70 chaperone HSPA1 in quality control of nascent and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应激过程中HSPA1和26S
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江泽飞、张少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戴波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和《纳米·今日》(Nan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