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许琛琦/王皞鹏综述免疫受体静电相互作用,提出CAR-T设计新策略

该综述聚焦于静电相互作用对天然或人工的免疫受体的调控模式,提出通过修改CAR分子的电荷来增强CAR-T细胞功能的优化策略,为新型CAR-T细胞疗法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方向。

2023-07-18

Oncotarget:ERβ或能作为人类炎性乳腺癌中雌激素信号的特殊介导子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阐明了ERβ或能作为炎性乳腺癌中雌激素信号的关键介导子。

2023-07-10

Cell Genomics:新研究揭示糖皮质激素破坏癌症免疫疗法之谜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是对抗癌症的最新和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它促使免疫系统将肿瘤识别为体内的入侵者并进行攻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对免疫疗法反应良好。为什么呢?科学家们并不总是确定。

2023-06-27

超28万人数据显示,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效果更好

这项对比四个常用二线降糖药的研究发现,在降低MACE的风险上,新一代降糖药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比经典降糖药DPP-4抑制剂和磺酰脲类药物更具优势,它们的心血管获益可作为指导2型糖尿病

2023-08-10

Nat Neurosci:人类大脑研究计划提供机体大脑神经受体组织的新见解

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理解机体整个大脑的受体分布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今这些研究数据能通过人类大脑研究计划(HBP)的EBRAINS基础设施免费提供给神经科学界的研究人员。

2023-06-27

Clin Cancer Res:交替使用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疗法或能有效治疗人类转移性乳腺癌

来自达特茅斯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进行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旨在检测在转移性ER+乳腺癌患者中交替使用雌激素刺激剂和雌激素剥夺疗法的治疗效果,并确定能预测哪些患者因这种策略而获益的肿瘤特征。

2023-05-29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中链脂肪酸受体的配体识别和G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

游离脂肪酸由以羧酸为末端的碳氢链组成,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许多细胞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中链脂肪酸是一类碳链长度为8-12个碳的羧酸,包括癸酸(C10)、十一酸(C11)和月桂酸(

2023-06-14

Cancer Cell:秦骏/黄海/江军合作揭示抗雄激素治疗诱导基质细胞重编程,促进前列腺癌的去势抵抗

该工作阐释了抗雄治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重塑微环境中CAF细胞,导致抗雄治疗失效。因此靶向CAFs转化或旁分泌机制,结合内分泌抗癌治疗,是具有潜力的CRPC治疗手段,有望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

2023-06-26

科研人员揭示中链脂肪酸受体的配体识别和G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

游离脂肪酸由以羧酸为末端的碳氢链组成,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在许多细胞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中链脂肪酸是一类碳链长度为8-12个碳的羧酸,包括癸酸(C10)、十一酸(C11)和月桂酸(

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