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子刊:最常见的致癌突变,跟你想的真不一样!

最近,《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Salk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采用新的方法重新统计分析了泛癌种中致癌突变基因的频率,发现结果竟与我们的既往认知差之千里(至少也有五百里)。例如既往研究结果普遍显示,RAS致癌基因在所有人类癌症中出现的频率大约在30%-33%,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15%,不足此前的一半。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许多致癌突变与癌症类

2021-11-06

这两种基因突变,对NSCLC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肺癌仍然是全球发病数第二、致死数第一的恶性肿瘤“大魔王”,不过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指导的时代,发现灵敏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也是NSCLC诊疗进步的重要途径。近日,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医院的Reinhard Buettne团队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

2021-11-10

Developmental Cell: 刺毛鼠作为研究深度再生愈合的模型

哺乳动物的伤口通常通过结疤愈合,但仍具有再生的潜力。

2021-10-26

新研究揭示titin突变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生物学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了解DCM的生物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3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2021-11-06

Mol Cell:揭示新型病毒突变体出现的分子机制

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成功追踪到了RNA病毒重组的分子起源;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小插曲会导致重组的发生,即病毒RNA片段之间的交换,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新病毒突变体的出现,但这一机制也能被用来诱导无生命力的缺陷病毒。

2021-10-28

研究人员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近年来,单细胞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并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然而目前大部分单细胞分析技术依赖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仪器进行单细胞计数以及生物分子信号检测,难以广泛应用。因此,亟需简便、易于操

2021-10-19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研究发现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可有效治疗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可有效治疗(TrastuzumabDeruxtecan)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该研究成果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题为:TrastuzumabDeruxtecan in HER2-Muta

2021-11-05

靶向突变 p53 用于癌症治疗:直接和间接策略

T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超过半数的人类癌症中都发生了突变。TP53的突变不仅削弱了其抗肿瘤活性,而且还赋予突变的p53蛋白致癌特性。

2021-10-20

Immunity:预防内源性Z-RNA结合腺苷脱氨酶的突变或能诱导人类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携带ADAR1特殊突变的小鼠进行研究后发现,突变酶RNA结合的缺陷或会导致小鼠机体发生异常生长和发育。

2021-10-28

Nat Commun:揭示在所有人类癌症中最常发生的基因突变

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基因突变信息与癌症发病率数据相结合揭示了美国整个癌症患者群体中的癌症遗传基础。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