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淋巴结中的易染体巨噬细胞清除触发自身免疫的B细胞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跟踪了淋巴结内的易染体巨噬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功能,这对我们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影响。
Cell子刊:肿瘤抑制基因AKTIP缺失可促进管腔乳腺癌的产生和内分泌疗法抵抗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抑制基因AKTIP的体细胞缺失会促进管腔乳腺癌(luminal breast cancer)的产生和内分泌疗法抵抗性。
JCI子刊: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化疗最好下午做!
数据显示,与主要在早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下午治疗的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HR=0.357)和总生存期(OS, HR=0.141)均显著更好(P<0.05),且部分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但
Blood:揭示霍奇金淋巴瘤操控机体免疫细胞得以生存的分子机制
来自威康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利用特殊信号来吸引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并指示其不要攻击癌细胞。
《自然·癌症》:三管齐下!41BB激动剂+CXCR1/2抑制剂+LAG3抑制剂或成胰腺癌治疗新策略
这项研究揭示了胰腺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细胞特征,并据此发现了一种潜在的胰腺癌免疫联合治疗创新方案,有望突破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的瓶颈,期待该方案能够尽快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前Neuralink高管创立新型微创脑机接口公司,完成超5000万美元融资
Neuralink 开发的 Link 脑芯片,通过外科手术机器人移除一小块圆形颅骨,植入脑机接口设备,这款脑机接口设备的芯片一端的上千根微型电极与大脑神经元连接。
合源生物吕璐璐博士:国内首款,长期生存获益,CAR-T疗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CAR-T疗法,正掀起血液瘤领域新的革命。曾经的血液科大夫吕璐璐博士,看到了成人r/r B-ALL的治疗曙光。
“驱散‘弥’雾的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全年关爱项目正式启动
随着“驱散‘弥’雾的光”项目正式启动,治愈的希望也将被播撒进每个角落,祝愿越来越多的DLBCL患者都能够冲破“弥”雾,迎接新生。
Science:揭示生发中心内的超竞争导致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据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多机构临床前新研究显示,了解最具侵袭性的淋巴瘤如何产生并抵抗当前疗法的关键可能在于破坏产生抗体的B细胞之间的一个关键自然选择过程的突变。
BJP: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恶性增殖的淋巴样细胞,早期分化受阻。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会在骨髓中积聚,并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成人ALL在确诊时往往有更高的风险因素,并有更多的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