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海底微生物是如何在120度的高温下生存的?
地表以下的海洋沉积物被认为蕴含了地球上很大一部分微生物。之前有一支考察队钻取了南海海槽俯冲带的沉积物岩芯,为的是研究这种生境中存在哪些极端生命。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这里最深处的沉积物温度高达120°C,但仍有一个很小的微生物种群生机盎然,不过,这些生物的生存机制并不清楚。2022年1月2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研究对象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截至2022年1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3亿例。面对新冠病毒变异株掀起的感染“海啸”,多国已经开始接种加强针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公众对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的意愿如何?影响加强针接种的因素有哪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研究员团队《我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九成(93.7%)的研究对
NEJM:临床试验表明易于服用的度鲁特韦能更好地抑制儿童体内的HIV病毒
根据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全球临床试验,一种一天一次的基于度鲁特韦(dolutegravir)的抗逆转录病毒(ART)药物,成本低且易于儿童服用,在抑制HIV方面也比标准疗法(即非基于度鲁特韦的ART药物)更有效。
126个月前瞻性调查,喝咖啡与认知能力下降更慢、β淀粉样蛋白沉积更少有关
咖啡其实含有非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咖啡因、绿原酸、多酚等。有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咖啡对中风、心衰、帕金森病等疾病存在益处。近期,发表在《衰老神经科学前沿》杂志的一项随访了12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发现, 喝咖啡与部分认知能力下降减缓以及β淀粉样蛋白(Aβ)积累更慢有关[1]。我们知道,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蛋白之一,这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
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发布。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十二年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天津大学6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消息,天津大学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连续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机械学院王树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精仪
大冢制药HIF-PH抑制剂vadadustat(伐度司他)在欧盟申请上市!
vadadustat与罗沙司他属于同一类药物,后者是一款全球性HIF-PH抑制剂,于2018年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