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仁济医院团队揭示具核梭杆菌促进肠癌对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
最近,《细胞·宿主&微生物》杂志上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陈萦晅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他们发现,一部分结直肠癌(CRC)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不响应与较高的具核梭杆菌丰度
远处转移/死亡风险降低65%!mRNA癌症疫苗+K药即将启动III期临床
6月5日,Moderna/默沙东联合公布了其共同开发的癌症疫苗mRNA-4157(V940)与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联用作为高危黑色素瘤(III/IV 期)患者辅助疗法的IIb期KEYNOT
STTT:深圳先进院严飞团队开发超声时空可控核内基因递送新方法
传统基于微泡超声造影剂的超声基因递送策略仅仅能对细胞膜进行空化穿孔实现外源基因由胞外向胞内递送,而无法将质粒DNA直接递送入细胞核内,导致超声靶向基因转染的效率普遍较低。
《科学·进展》:预判癌症转移灶的技术诞生了!武大团队发明有机室温磷光纳米颗粒,可在转移瘤形成前识别微环境变化
有机磷光纳米颗粒真的相当强力。在肿瘤植入后第3天,肺部仅存在微环境变化时,它就能够及时指示,这要远远先进于在次生肿瘤阶段才能检测到的其他成像手段。
深圳先进院研究人员揭示伏隔核功能亚区的奖赏处理
研究表明,伏隔核的内外侧亚区(NAcLat和NAcMed)中的神经元在动机行为中扮演着相反的角色,对奖赏刺激的反应、接受输入的大脑区域以及转录谱均不同。
Adv Sci:杨巍维团队等揭示IGFBP1维持细胞存活并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该工作发现了IGFBP1在空间限制性迁移中维持细胞存活并促进肿瘤转移的新功能;揭示了IGFBP1通过活化SOD2清除线粒体ROS来促进癌细胞存活和肿瘤转移的新机制;提示了IGFBP1或SOD2的抑制能
Science子刊: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干细胞疗法,增强脑转移肿瘤免疫治疗
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基于干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可用于治疗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肿瘤,研究团队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启动1期临床试验。
PNAS:科学家识别出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靶点
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当癌症发生转移时癌细胞中所发生的变化,并识别出了一种潜在的靶点,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新型疗法。
Sci Transl Med:基因工程化的细胞疗法或有望靶向作用人类脑转移性的黑色素瘤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整合了多种治疗性方法来更加有效地靶向作用大脑中的黑色素瘤;在临床前研究中,科学家们在模仿人类环境的复杂小鼠模型中成功激活了机体的免疫反应。
Nature:复制起点的核小体特征性结构对DNA复制的起始至关重要
在真核生物中,DNA分子位于细胞核中,并与组蛋白组装成称为染色质的致密复合物。围绕着组蛋白核心八聚体,DNA形成了所谓的核小体(nucleosome),这些核小体沿着DNA排列,就像串在一条绳子上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