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柳叶刀最新文章揭示:瑞美吉泮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征,通常为单侧头痛、阵发性头痛,并伴有畏光、恐音、恶心和呕吐。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患有偏头痛,其中四分之三是女性。而目前偏头痛的药物治疗一般分为两类——急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急性治疗用于缓解发作时症状,预防性用药则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但是,大多数传统的口服预防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

2020-12-28

柳叶刀子刊发布中国1990-2019年视力损失调查报告

近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在“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发布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今年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不到一年增加了11.7%,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

2020-12-20

柳叶刀:比拼心肾获益 T2DM一线治疗 二甲双胍地位受冲击吗?

 在大多血糖管理指南中,二甲双胍都被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方案中的基本用药。二甲双胍降血糖的作用积累了大量证据支持,著名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还证明,二甲双胍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然而,随着新型降糖药在心肾保护方面表现出显着获益,以及欧美最新指南对新型降糖药的力推,新的争议浮现:考虑到心

2020-11-30

柳叶刀》子刊发表中国新冠疫苗克尔来福临床试验进展

中国团队17日在英国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开展的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一候选疫苗安全并能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诱导产生免疫应答。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于4月16日至5月5日对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进行了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团队在中国招募了超过700名18岁至59岁健康志愿者参与试

2020-11-19

二价HPV疫苗11年有效性近95% 柳叶刀子刊发表对照试验长期结果

日前,《柳叶刀-肿瘤学》发表一项来自哥斯达黎加的二价HPV疫苗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这项试验在当地疫苗获批前启动,最新数据显示,初次接种后的十多年里,二价HPV疫苗仍然对HPV 16/18相关的癌前病变具有很高保护效果,支持了疫苗可以预防浸润性宫颈癌的观念。截图来源:The Lancet Oncology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旨在评估二价疫苗预防HPV

2020-12-06

柳叶刀:369种疾病、87种风险因素 哪些与死亡和残疾最相关?

 日前,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与全球1100个大学、研究中心以及政府机构中5647名合作者联合完成。新闻稿指出,这

2020-10-20

柳叶刀》全面综述,发病、诊断、治疗都存在广泛差异

 男女生理上“有别”是不争的事实。正确面对以及认识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学以及病理学上的差异,能帮助我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也是促进男女“健康”平等的必要条件之一。近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项综述,由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与德国多所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学者联合发表,详尽讨论了不同性别个体在健康、疾病以及诊疗方面的差异。为什么要研究”男女有

2020-09-17

柳叶刀》子刊:糖尿病合并妊娠,二甲双胍还能不能用?大型国际试验带来答案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经典药物。但对于2型糖尿病的育龄女性而言,一旦怀孕,是否还能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却缺乏确切的证据,首选治疗通常转为胰岛素,而使用胰岛素将对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和饮食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最新一期《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中,一项大型国际试验带来了重要证据。研究发现,在孕期服用二甲双胍能为2型糖尿病女性自身带来多种健康益处,

2020-09-19

柳叶刀》报道俄罗斯新冠疫苗1/2期临床结果

5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由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的新冠疫苗在两项开放标签,非随机1/2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这款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在成年志愿者中有效激发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基于两种腺病毒载体的疫苗设计这款疫苗使用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rAd)表达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使用腺病毒载体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疫苗设计目前已

2020-09-06

柳叶刀》:年龄不是问题!心梗后支架或搭桥手术减少1/3死亡,高龄患者也获益

 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是常见的心梗形式,与保守治疗相比,侵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然而,对于更脆弱、病情也往往更复杂的老年患者而言,侵入性治疗往往容易显得较为“冒险”。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下NSTEMI患者中,约 78%的患者会接受侵入性治疗;而在80岁以上的NSTEMI患者中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