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细菌巧造人工!马竞/张天宇团队突破耳廓畸形修复难题,利用细菌编织人工耳廓支架

这项新研究首次将微生物制造技术引入器官再造领域,不仅为众多小耳畸形患者带来曙光,更为复杂组织工程开辟了新思路,或许未来,心脏瓣膜、血管网络都能利用“微生物工厂”进行精准编织。

2025-05-28

Anal Chem:利用MasSpec Pen设备筛皮肤样本中的阿片类药物

Clarke、Eberlin及其团队合作将便携式MasSpec Pen改装为一种模块化工具,可快速从皮肤表面采集分子进行阿片类药物检测,无需额外的样本制备。

2025-06-27

JAMA子刊:肠癌筛可以提前一点!最新研究发现,从40岁开始做FIT筛,可将肠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39%和21%

从获益程度来看,从40岁开始早筛并在50岁后持续筛查的受试者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低,随后是50岁时开始筛查的受试者、从40岁开始早筛但在50岁后未持续筛查的受试者,最后是未进行定期筛查的受试者。

2025-06-24

Science:血小板可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有望改变癌症筛

这项新的研究指出,血小板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能够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其中包括已确诊癌症患者体内存在的突变DNA。

2025-08-21

JAMA重磅:我国肺癌筛“高危”标准或需调整!中国科学家分析万名国人数据,发现按NCCN指南高危标准筛肺癌漏检率可达81%

研究团队指出,非高危组中虽然检测到的I期癌比例较高,但21.5%为微小浸润性腺癌,存在过度诊断的潜在问题。

2025-04-26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天使之旅"2025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救助行动

7月1日,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之旅"2025年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正式启动。此次行动旨在将先进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带到雪域高原,让西藏各族儿童共享优质医疗资

2025-07-15

Cell颠覆性发现:生饮食为何能抗癌,关键在于肠道微生物对饮食中植物化学物质的代谢

研究团队得出结论——饮食通过植物化学物质-肠道微生物组-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抗癌药物的活性。

2025-05-23

NPJ Parkinsons Dis:鱼藤诱导大鼠细胞外囊泡miRNA变化,或成早期诊断关键指标

本研究发现,急性鱼藤酮处理的大鼠血清/脑脊液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中miRNA表达有差异,血清细胞外囊泡会诱导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提示其miRNA或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标志物。

2025-04-11

Cell子刊:肠道细菌有望成为一种无创、低成本的结直肠癌筛工具

该团队开发了一个模型,可以仅基于粪便样本中的细菌预测结直肠癌的存在。

2025-08-28

国产聚谱成像技术获多中心研究验证,中国方案助力结直肠早癌筛精准可及

 2025年6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开展的"聚谱成像技术对比白光内镜在结直肠镜下腺瘤发现率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项目正式结项。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