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血小板可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有望改变癌症筛查

  1. 血小板
  2. cfDNA
  3. DNA清道夫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8-21 13:20

这项新的研究指出,血小板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能够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其中包括已确诊癌症患者体内存在的突变DNA。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与斯旺西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项关于血小板的惊人新功能——这一发现有望显著推动癌症的早期检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中。

具体而言,这项新的研究指出,血小板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能够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其中包括已确诊癌症患者体内存在的突变DNA。

当细胞死亡时,会向血液中释放遗传物质,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免疫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此前,科学家们尚未完全理解人体是如何清除这些潜在有害分子的,但该研究团队发现,血小板会主动吸收游离的DNA,帮助清洁血液并维持免疫平衡。

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分析血小板DNA,研究团队甚至成功检测出癌前病变的存在,这为开发更早期、更准确且侵入性更低的癌症筛查方法铺平了道路。

斯旺西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Paul Rees教授在分析确认这一过程的显微镜数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Rees教授表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原本被认为与凝血有关,它们吸收血液中细胞游离DNA的作用完全出乎意料。此外,血小板能保护被内化的DNA免于在血液中降解,这意味着血小板DNA是检测修饰和突变的完美来源,可用于在极早期发现如癌症之类的疾病。”

血小板在循环过程中捕获和储存cfDNA

血液中循环DNA的分析正逐渐成为多种医疗场景下的重要筛查手段。然而,当前的方法丢弃血小板,只关注去除血小板后的血浆部分。该研究的第一作者、MRC Weatherall分子医学研究所(MRC WIMM)的博士后研究员Lauren Murphy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对健康的重要性可能远超我们过去的认知。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液体活检筛查方法忽略了血小板中所包含的宝贵遗传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团队还在孕期母亲的血小板中发现了胎儿DNA的痕迹,这为改进和完善目前的基因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牛津大学血液学副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Bethan Psaila博士总结道:“发现血小板扮演血液中‘DNA清道夫’的角色纯属意外。但一个幸运的推论是,血小板承载着我们体内所有组织曾发生DNA损伤的印记——对血小板的分析有望改善包括癌症在内的筛查检测。”(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Lauren Murphy et al, Platelets sequester extracellular DNA, capturing tumor-derived and free fetal DNA,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p397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