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研究团队首次合成人类X染色体序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人类染色体的第一个端对端 DNA 序列。这项研究于 7 月 14 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表明生成一个人类染色体的精确碱基序列如今已成为可能,未来研究人员还将能够生成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NHGRI 主任 Eric Green 博士说:“

2020-07-17

科学家首次完成对人类X染色体的完整测序

据外媒报道,尽管科学家已经完成了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现在,遗传学家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中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对整个人类X染色体从头到尾进行测序并覆盖了300多万个此前没有被绘制出来的碱基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科学事业之一。从1990年到2003年,一个由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排序,最

2020-07-16

玉米细胞雄性不育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学现象。在雄性不育材料中,花粉粒败育但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因此细胞质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生产。细胞质雄性不育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利器,不育基因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而大部分恢复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两套不同的基因组如何协同调控花粉粒的育性,甚至植物生长发育,其中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明

2020-07-11

Autophagy:有丝分裂中溶酶体功能揭示染色体稳定性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所(IDIBELL)和巴塞罗那大学(UB)的研究小组与梅奥诊所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溶酶体和自噬过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活跃性,并且表明其对于有丝分裂是必需的。

2020-07-09

Mol Ther:脂联素增强间充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力

2020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间充质干细胞(MSC)有潜力分化成一系列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但是,它们刺激受损组织修复的能力引起了全球科学家们的兴趣,而且MSC在治疗心脏病、肝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方面显示出治疗效果。然而,尽管一些临床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是科学家们仍难以解释MSC疗法有时会产生的不同结果。在一项新的研究

2020-07-12

Science:将圆二色光谱与谱组合使用,可分离富含鸟嘌呤的DNA离子

2020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质谱法分离富含鸟嘌呤的DNA离子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2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ass-resolved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ion spectroscopy”。在这篇论文中,

2020-06-30

Nat Biotechnol:构建出生物体的脂组图谱

2020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加速对脂质的研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中国、美国、西班牙和捷克的研究人员构建出标准化的脂质图谱(lipidome, 脂质组),其中脂质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形成细胞膜、储存和产生能量以及调节细胞信号。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2020-06-21

研究发现节律性调控染色质重塑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

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丁秋蓉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RG15 orchestrates rhythmic epigenomic remodeling and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该研究发现MRG15作为一个进化上保守的表观调控因子在调控肝

2020-05-08

研究人员采用益生菌调节水体污染物诱导的斑马鱼脂代谢紊乱

在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中,添加益生菌可以重塑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我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图1),可以干扰鱼类肠道菌群组成,导致脂质代谢障碍。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联国团队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2020-06-14

Oncotarget:研究揭示染色质暴露程度对于人类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作者分析了404位癌症患者的ATAC-seq数据,并将染色质的分子特性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肿瘤组织学,分子亚型和生存率之间建立了联系。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