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在中国首次发现混翅鲎化石

板足鲎(hòu)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因其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板足鲎最早出现于奥陶纪,在志留纪达到多样性的巅峰,之后走向衰落,于二叠纪末全部灭绝。板足鲎以其独特的外形而备受关注,是志留纪(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加之其生态多样性高,在海洋、淡水、陆地等生态环境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是了解古生代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媒介。

2021-10-07

科研团队发现34.2亿年前的海底微生物化石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领导的,南非、法国、美国等多国参与的国际团队在南非东北部的巴伯顿绿石带,发现了保存完好的34.2亿年前海底热液系统中的甲烷循环微生物化石,该发现拓展了对早期地球上潜在宜居环境的认识。该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科研团队首先对来自古老海底的石英矿床样本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其精细的丝状结构可能是已经石化的微生物碎片。

2021-08-20

Nature:新元古代早期微生物礁群中可能有孔虫体化石

底栖微生物结构(叠层石和其他微生物岩)为显生宙前生命存在提供了的明显证据,但这些结构很难理解,因为它们很少保存有关生物体的可识别证据。

2021-08-06

真核生物化石揭示中元古代下马岭组微体化石组成面貌

  距今约18.5亿至8.5亿年间的元古宙中期是地球历史中“枯燥的十亿年”(Boring Billion),从生命演化的角度来看,却是真核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时期。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真核生物发生了多次重大演化事件,如真核细胞的复杂化、多细胞化、有性生殖起源等。然而,目前关于真核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仍有未知和谜题,

2021-07-13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狨语音交流的神经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人类语言的神经基础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非人灵长类动物绒猴具有丰富的语音交流行为,被认为是研究复杂语音交流神经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先前对灵长类听觉系统的功能成像和电生理研究表明,前颞区的神经元对复杂声音表现出较高偏好,而在后颞区如初级听觉皮层(A1),神经元则对音调敏感。除频率偏好外,A1神经元对声音的特定频域-时域特征如和声、频

2021-07-27

研究发布恒河参考基因结构 揭示人类转录本演化新机制

作为人类近缘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恒河猴在脑科学、分子演化、药物研发等基础与转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恒河猴基因结构主要源于预测,严重制约了该特色模型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与应用。近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李川昀教授课题组运用全长转录本测序技术,开发了生物信息学新方法,重新准确定义了恒河猴全长基因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多聚腺苷酸化(polyad

2021-05-19

研究开发出新型食蟹加速传代技术

食蟹猴作为一种高等模式动物,被广泛应用于脑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中。随着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遗传修饰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将在生物医学研究和新药研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无论是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技术得到的转基因猴还是通过CRISPR-Cas9等分子核酸酶技术获得的基因编辑猴,其首建个体(F0)都存在嵌合突变现象,因而不能成为可对比分析的理想动物模型。

2021-05-09

中美科学家成功在体外利用构建出人-嵌合胚胎

2021年4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种物种的有机体内生长另一种物种的细胞的能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用于研究和医学的工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类早期发育、疾病发生和进展以及衰老的理解;为药物评估提供创新平台;并解决对可移植器官的关键需求。然而开发这样的工具一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昆明理工大学和美国沙克生物学研究

2021-04-20

Science:在恒河中重现HIV包膜蛋白Env和广泛中和抗体的共同进化,为开发高效的HIV疫苗奠定基础

2021年1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人们普遍认为,开发有效的基于中和抗体的HIV-1疫苗,需要一致性地激活多个表达特异性识别一种或多种经典的广泛中和抗体(bNAb)表位簇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生殖系前体B细胞,然后通过高效的抗原驱动选择来实现抗体亲和力成熟。事实证明,如何通过免疫接种来完成这一壮举是一项艰巨的科学挑战。合理设计HIV-1疫苗的一个障碍

2021-01-13

研究发现自发罹患帕金森病食蟹

 帕金森病是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接近2%)。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为运动障碍(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异常与肌强直),其经典病理改变包括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丢失以及磷酸化alpha-synuclein聚集形成的路易小体(Lewy bodies)与路易突起(Lewy neurites)。目前,缺乏有效治愈帕金森病

2020-12-18